■ 前沿关注
黄冈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的思考
随着世界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品牌时代,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已成为发展黄冈旅游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黄冈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旅游产业作为五大主攻产业重点打造,提出“强化全域旅游理念”,“提升大别山世界旅游博览会影响力”,为黄冈打造国际旅游品牌指明了方向。
一、打造国际品牌的重要意义
当前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将会得到恢复,世界旅游业也会逐渐回暖。我市适时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实现弯道赶超全国旅游强市,具有其积极意义。
1、顺势而为,扩大黄冈国际知名度。黄冈自古至今都有文旅融合、文峰鼎盛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唐宋以来,描写黄冈地域的人文风貌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有16000多首。黄冈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中华诗词之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连续4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最近,又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名片在国内知名度较高。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打造国际旅游品牌,把这些闪光的名片做成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到黄冈打卡买单, 进一步扩大黄冈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高位推进,促进全市旅游业态提档升级。几十年来,我市旅游业经过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市有4A级景区19家, 居全省第二位,3A级景区41家;星级酒店41家, 4星级以上酒店7家;旅行社87家。我市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招牌酒店,具备了基本的旅游接待功能。我市通过打通国际旅游品牌, 必将制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培育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企业、文旅业态、文旅消费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原创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支柱产业。 同时,可以凝聚全市力量,促成各景区、各企业联合协调发展意识,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随着国际游客的到来,也必将倒逼我市旅游业的接待能力、服务设施改进完善, 加快我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激活资源,加快我市旅游经济发展。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富集,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医药文化、东坡文化等特色突出,黄冈特色的饮食文化、地标土特产久负盛名。黄冈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连绵境内数百里大别山堪与泰山、庐山媲美。我市通过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可以把这些不同旅游资源,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逐渐打造出对游客有很强吸引力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同时,通过国际旅游宣传和营销,必将使我市旅游形象得到很好的提升,旅游资源实现国际国内新拓展,实现黄冈旅游经济大发展。
二、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的有利条件
黄冈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当前主要具备以下优势条件。
1、有大名人苏东坡等一批国际影响的人文景观。2000年法国《世界报》推出1001—2000年的12位“千年英雄”中,苏东坡是其中的唯一中国人。 虽然苏东坡祖籍不在黄冈,但他成全了黄州,是他的“一词两赋”、《寒食帖》等杰作,“宣告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 ”。同时,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一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冈革命传统光辉灿烂,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诞生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3名中共一大代表,百位开国将帅。这些人文景观是黄冈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打造黄冈国际旅游品牌的重要基础。
2、有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中央山系地质、地理、生态、气候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自太古代以来种类丰富的岩浆活动地质遗迹。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汇“峰、林、潭、瀑”于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风情、 历史人文于一体,层峦叠翠、雾海流云、林海苍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科普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地,有丰富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
3、有大武汉国际都市。武汉地处中国中部, 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 汽车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武汉是中国高速铁路的中心,也是中国中部旅游中心城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按照武汉城市圈规划,黄冈纳入武汉城市群范围,黄州纳入武汉城市圈核心区范围。根据最近媒体公布的消息,武汉六环建设已将黄冈黄州区、团风县纳入规划。黄冈依托大武汉都市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的机遇将势不可挡。
4、有大长江二百里世界黄金水道。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我市境内有215.5公里岸线。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市大力整治长江滨江岸线, 展现了我市“岸线长、岸线深、岸线美”的长江优势资源,必将有利于旅游国际品牌的形成。
5、有顺丰大机场人流物流交道枢纽。顺丰国际机场是我省打造国际货运大通道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4个、亚州第一专业货运机场,核心枢纽组将以顺丰航空公司作为主运营公司,并吸引一批航空公司进驻。其定位货运力主、客运为辅,与武汉天河机场构建武汉城市圈航空客货“双枢组”,客运业务主要服务于周边地区的旅游、探亲、公务和商务活动等。顺丰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黄冈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三、打造国际旅游品牌需要做好多项工作
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把旅游产业发展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黄冈“双强双兴”的特色长线产业。旅游品牌管理工作繁杂,涉及面厂,是旅游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应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和地方立法,做到旅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工作模式和经管模式。建议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的旅游发展领导机构和机制,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凸显黄冈旅游亮点,集中力量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早日实现国际旅游品牌创建目标。
2、规划引领,高标铸牌。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导打造旅游品牌规划制定工作。根据黄冈旅游资源概况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邀请世界一流旅游规划专家为黄冈设计国际旅游规划。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无惊艳世界的旅游龙头产品,这就需要全市围绕规划目标,重点培育一批国际游客向往的旅游产品,以此铸就国际旅游品牌。
3、突出重点,厚植资源。国际游客有其游览时间长、对文化关注高等特点。我市要善于在旅游资源中找准国际旅游“引爆点”。笔者认为,我市人文资源独特,可作其重点考量。特别是东坡文化在世界影响较大,东坡赤壁等苏东坡谪居黄州的遗址遗迹,对国际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苏东坡谪居黄州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通过东坡文化的“导火索”,引爆黄冈的人文资源,带动我市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走出国门,冲进世界。
4、立足国际,提升业态。要提高景区景观质量,加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生态、 民俗风情、宗教习俗、革命遗址、古建筑等资源保留其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突出特点特色,满足现代旅游多层次、多范围、多品味要求。要改善环境条件,使景区有良好的治安秩序和赏心悦目的卫生环境,让旅游者感受自由、快乐的环境氛围。要提高服务水平,针对旅游业的特点,提高管理人员和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场所等服务人员素质,苦练内功,增强法律意识、服务意识,推进黄冈旅游品牌向国际化迈进。
5、区域联盟,内外循环。串点连线,资源统筹、抱团发展。全市各县市区文化旅游资源各有特色,要依托丰富多彩的红色、名人、戏曲、禅宗、医药、生态文化资源和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以深化文旅融合为主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文旅精品为重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市内抱团、资源统筹,切实把各区域的长处发挥出来。要放大视野格局,加强与武汉、鄂州、黄石等周边城市的文化旅游联盟。同时,要把黄冈文化旅游置身于大别山旅游大环线和全国大盘子中统筹考量,切实把黄冈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分享给海内外游客,让黄冈旅游借势进入国际大循环。
6、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统筹建好全市旅游宣传平台,力争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播放黄冈旅游宣传形象,提升黄冈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建立黄冈旅游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在腾讯、新浪、头条号、网易、华商网开设黄冈旅游客户端,建成“两微多端”营销平台;在省级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黄冈旅游专题专栏,持续提升黄冈旅游影响力。同时,要开拓文旅宣传新业态,利用动漫影视、数字传媒、网络游戏、文创印象、商庆会展等载体宣传黄冈旅游特色,塑造黄冈国际旅游形象。
(作者孙璜清系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军系市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