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鉴编研 > 方志编研

主动修志 创新方法 突出特色

信息来源:龙感湖管理区 发布时间:2011-03-08 00:00:00浏览量: 【字体:

  龙感湖管理区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围湖垦建的省属国有农场。1996年设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区场合一的体制。
  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省、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专家的指导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我区编修人员发扬垦荒精神,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志》二审送审稿,共计25章118节106万余字,取得了修志工作阶段性成果。
  一、主动编修方志  做到五个落实
  龙感湖管理区(农场)虽为县级单位,因为体制的原因,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并未纳入全省修志计划。区(场)党委一班人通过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有关文件后,一致认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龙感湖由一个省属国有农场发展成为省、部共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这是龙感湖人民的历史功绩。用志书的形式将这段历史记述下来,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区党委书记彭志伟强调:“修好区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否则,我们将愧对先人,愧对子孙后代”。2008年3月,管理区(农场)党委决定,主动争取上级支持,举全区之力,修好区志。并提出要求,虽然修志工作起步较晚,但我们要自加压力,加快速度,一定要跟上兄弟县市区的修志进度。管理区主动修志的请求得到了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支持。编志工作启动后,我们注重坚持做到 “五个落实”。一是落实领导机构。成立龙感湖管理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区委书记和副书记兼任名誉主任和副主任,管理区主任(场长)任主任,管理区副主任(副场长)级领导任副主任,各党委(总支)、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编委会成员。修志工作被列入区委工作的议事日程,以利于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落实工作专班。区志编纂专班由一名正县级退线领导分管,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并从符合条件的退线、退休干部中聘请主笔、副主笔4人,加上1名打字员和兼职干部共8人组成工作专班。各单位、各部门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的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安排资料搜集人员1—2名。三是落实单位责任。2008年7月3日,管理区召开修志工作动员大会,管理区主任(场长)作动员讲话,并与各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修志工作目标责任状,将修志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使修志工作做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三年来,以管理区、区委办、区办文号先后印发关于修志工作的有关文件共10份。仅2008年,管理区为修志工作专门印发了6份文件,这是管理区安排部署专项工作发文最多的一项工作。修志动员大会后,区志办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体编修人员(包括资料搜集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参训人数180多人。五是落实修志经费。管理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区地方志办公室划拨专项运作经费,并将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经费不足,据实追加,决不因经费问题而影响修志工作。同时,注重改善区志办工作条件,落实办公用房,疏通公文传递渠道,添置电脑、文印机、空调等办公设施,并对修志人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要求各承编单位对本单位的修志经费要予以保证。
  二、联系修志实际  创新工作方法
  编修龙感湖第二轮地方志,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首先是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规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志书送审稿的任务确有一定难度;其次是由于防洪抗灾,机构改革,办公场地搬迁以及人事变动诸多原因造成资料缺失严重;再是龙感湖是场、区合一的体制,给编纂写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四是现有编纂人员尽管具备有一定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字写作功底,但与地方志规范写作要求上仍有较大差距。针对上述情况,管理区地方志办公室注重发挥编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志书编纂的章、节、目与资料搜集、指导基层初稿撰写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齐抓共管。为帮助编纂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先后三次组织区志办工作人员赴邻近县市和武汉市、江夏区、汉南区学习考察,获得了已经出版、可供学习借鉴的《江夏区志》、《汉南区志》兰本。在资料搜集方面,区志办主动与区档案局、统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安排编纂人员和基层单位资料搜集人员到档案局查阅馆藏档案资料,到统计局复印二十二年的统计报表,到财政局查、录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区志办在资料搜集、初稿撰写这两个阶段,集群体的智慧,注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的做法是“四个同步”:查阅档案资料、数据资料与调查走访同步进行;编写基层资料搜集提纲、初稿撰写提纲同步印发;实行编纂人员对资料搜集、指导初稿撰写两项任务同步负责;对基层单位的资料搜集,初稿撰写的工作进度与质量同步检查督办。
  为确保修志工作进度和资料搜集、初稿撰写质量,区志办按照“编纂实施方案”关于阶段性的工作任务要求,组织志办工作人员,采取分条块、战线、部门和基层单位对修志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办。定期检查时,将承办单位的分管领导、资料搜集、初稿撰写人员组织起来,分组交叉进行,采取一听(听工作汇报),二看(看工作进度与质量),三评(百分制量化考评),检查考评结果以管理区办公室《情况简报》形式向全区通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相互学习的目的。不定期检查督办就是安排编纂人员经常深入到基层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辅导和督办。区志办将这些作法及时上报给黄冈市地方志办公室,《黄冈市地方志工作》分别在第十一期、十二期予以转载并下发到各县、市、区。
  我们在资料搜集、初稿撰写这两阶段(2008年4月—2009年4月),区志办编纂人员共查档案馆舍档案资料3000余卷,复印统计资料22册2000多页;查、录并制作有关财务数据报表3000余份;编写并打印下发资料搜集提纲、初稿撰写提纲30多万字,到基层辅导、指导近300多人次,寄发外调函,利用互联网向在外地工作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征集史料200多人次。“四个同步”的作法,为管理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争取了时间,保证了工作质量。2010年4月,黄冈市志办陪同省志办领导专程到龙感湖对修志工作视察调研,在听取工作汇报后,省志办主任文坤斗对龙感湖主动修志的作法予以充分肯定并现场表态,将龙感湖管理区修志工作业务视同全省各县市区一样进行管理和指导。
  三、坚持与时俱进  突出地方特色
  这次编修《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志》,我们把突出地方特色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经过承编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志稿主要在三个方面突出了地方特色。
  第一  突出管理体制的双重性特色
  《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志》断限的22年中,管理体制前10年为省属国有农场,后12年为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具有区、场合一,政、企合一的双重性。为了真实地反映这一特性,我们在“二审稿”修改中,将“政党、群团”、“政权、政协”两章合为一章,这是基于龙感湖不是一级政府,没有设立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管理区设立后,虽然中共黄冈市委、市政府赋予了管理区县级政府职能(2001年得到了省人民政府文件的确认),同时,也赋予了管理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但其属性仍然是政、企合一,管理区是黄冈市的派出机构。
其次在叙述方法上,我们将农场党、政机构设置分时段记述,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龙感湖管理区、龙感湖农场区场合一的特性。
  第二  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
  一是纺织工业。单独设章,以“原有纺织企业”和“现有纺织企业”两个节目记述龙感湖由1985年的3000纱锭发展到2007年的30万锭纺织规模的发展进程。
  二是牲猪养殖。单独设章,记述龙感湖由1986年的1万头养殖规模发展到2007年的30万头规模,在全省具有特色。龙感湖农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单位(71个)”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并设“专记”记述。
  三是科技推广应用。以“水稻直播、化学除草、飞机打药、机械收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客观地反映了国营农场在这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是开放开发。翔实地记述了龙感湖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施“引进”战略,设立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第三  改革改制的地方特色
  农场作为国有企业,其所创办的各级企业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改革作为本志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改革改制”和各有关章节之中。志书翔实地记述了农场所属工、商企业经历过的从厂长(经理)负责制、经济承包责任制、劳动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到县域经济“国退民进”为重点的产权转换,职工身份转换以及农场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历史进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风貌。
  总之,二轮《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志》编纂工作能够取得目前的阶段性成果,是全区各级领导、各参予资料搜集人员和编纂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龙感湖“团结进取、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的结晶。“二审稿”合成后,2011年1月,省志办副主任陈章华和市志办有关领导对二审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我们将按照志书的评审程序,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使二轮志书真正成为全面系统地记述龙感湖地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