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修志编鉴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
黄冈市第二届县市区综合志书编修于2004年全面启动,全市共有11部县市区综合志。目前《武穴市志》、《麻城市志》、《罗田县志》、《团风县志》、《浠水县志》已完成志稿终审,其余6部志书将陆续送市终审。在审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审读志稿,确保志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在评审志稿中要认真思考的。
笔者认为在县市区综合志的审稿中,除要严格执行《中国地方志书质量标准》和《湖北省三级地方志书质量标准》外,还应该全面了解各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等问题。我们只有对各县市区的基本情况有全面地了解,才能按志书编修的要求来审读,把好终审关,确保志书高质量。
从已评审的5部志书来看,笔者认为评审志稿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章法与体裁。一看志书编排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序、前言、凡例、目录、大事记、概述、志、后记顺序排列,否则就乱了章法。有的认为“概述”应置于“大事记”前,笔者认为,大事记是全志之纲,属纵写,概述是概全志之总览,为纵横结合。故此“大事记”置“概述”之后更妥。二看志书体裁是否齐全。志书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体裁和辅文不能缺,否则视为缺大项。某些志书7种体裁之一的图不到位,辅文亦不完善。图片不齐备,文字说明要素不完全,或图文不相符。辅文常缺前言或后记。有的认为有前言即可,不要后记。前言是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编纂原则,主要作法及其遇到疑难问题打算怎么解决等;后记是记编修经过,对于疑难问题怎么解决的,得到哪些人、哪些单位的支持帮助,并且表示感谢等。因此前言和后记都不可缺少。
二、观点。政治观点是志书的灵魂。审读志稿须一看政治观点是否正确。即看是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科学发展观,全面客观地记述反映断限内各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经验和教训。同时看所记述的内容中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政策、涉外政策以及保密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看是否以观点统领材料。二届志书重点是记述各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发展运动轨迹及其成功的基本经验等。对改革开放就是要记述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各部门的体制、制度变革,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成效等。若不能很好地用观点统领材料,只按时间顺序记述事项,那就不能展现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和区域的历史进程,那么志书就失去了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三看是否客观记述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审读志稿时要看记述问题时是否客观,对其负面的东西既不夸大,也不刻意规避,而应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分不宜合、宜略不宜详”的原则,只记述现象,不加针砭评论。
三、资料。志书为真实的科学、系统的资料著述,资料是基础。资料(即信息量)是否翔实、丰富是衡量志书高低的主要方面。据此,审读志稿须一看入志资料是否全面、系统、翔实、丰富、准确,主体资料是否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是否充分反映行业、事业的基本情况;是否将那些开创性、代表性、典型性和较高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的资料入志。笔者在审读志稿时发现,有的因资料缺失,在记述时用抽象的语言硬性联接;有的记述用“1988年以来”、“从某某年起”,表面上看未断线,实际是“暗断”。二看对各种史实的记述,是否连贯完整、详略得当,涉及的人名、地名、年代、数据、引文等是否考证确实。三看资料是否有六多六少。即简单堆积的微观资料多,有关人和事的典型资料少;共性的资料多,有个性的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资料少;众所周知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
四、体例。志稿体例完不完备,表现在凡例及其以下的7种体裁是否完备,运用是否统一,表述和行文方法是否一致。对此,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下发的“5+1”文件有明确规定。这个规定是我们审稿的法则。我们在审读志稿时当注意以下几点:一看分类的标准是否统一。志书的分类应依事分类,符合社会分工实际。归类要合理、领属要得当、层次要分明、排列要有序。笔者在审读志稿中发现,有的将“旅游”置于“文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置于“财政”中,“纪检监察”置于“党组织建设”中,将“钓鱼协会”、“园林盆景协会”置于“社会团体”中,“精神文明创建”置于“宣传工作”中等均属归类不当。“旅游”作为现代发展的朝阳产业,涉及的内容很广,可根据各地实际将其独立设卷(章)或归并到“社会生活”中。“精神文明创建”也可独立成卷(章)或归并到“社会生活”中。二看结构是否完整。志书要体现以目为中心,章节体结构的要看章、节、目、子目是否齐全,即章下必须有两节以上,每节至少有两目,否则便是残缺。并看各部类布局是否合理,篇幅是否大体匀称。纲目体结构的层次划分4~5层为宜;章节体节下递设1~3目次为好。我们已审的志稿为章节体的少数章下只有一节,节下无目;纲目体志稿,在层次划分上少数卷下只有一级目,有的一级目下分7个层次。这些都称体例不完善。三看标题是否得当。志书标题应言简意赅,标题要开宗明义,依事命题,题文要相符,尽量避免使用定语、状语、新闻、广告、总结式标题。如:“开展什么”、“发展什么”、“第一时段”、“重要企业”、“扫黄打非”等都不符合要求。四看“机构与管理”在篇目中排放的位置是否正确。志书分类采用科学分类并适当兼顾社会分工的方法。在记述门类时,该门类的管理机构不能少。我们在审稿时应根据该门类的性质看“机构与管理”的位置是否合适。笔者认为凡天然形成的行业,如农业、工业等,宜将“机构与管理”置于篇末。因为这类行业不管有没有管理机构及实施管理职能,它照样运行。而有些行业和部门,如银行、邮政、电信等,没有运营和管理机构,便没有该行业和部门的存在。对此,可将机构与管理置于篇首。五看对 “越境不书、通典不录”的原则是否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并且符合时代特征。六看志稿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否突出。二届志书应突出改革开放这一最大的时代特色。县市区志如何记述好改革开放?县市区的党、政、军与各部门的决策及其实施方案都以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志书应在各篇章中分述记,不宜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各行各业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区域和事业发展的情况。如何体现地方特色?在于充分挖掘地方独有、特有、特别重大的事,或独立设卷(章),或在节、目中浓墨记述。不能独立成卷(章)的,可采取专记的形式表述。如《罗田县志》将“林业”从“农业”中分出独立成章,设“土特产”专章、“旅游”专章,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罗田林业大县,旅游强县,山区特色经济的地方特色。
五、行文。志书为朴实、真实的“一方全史”的语言文字载体,须用语体文,主要为记述体。语言须得简要清通,亦应有文采,有可读性。文风要严谨朴实、简洁、流畅,表述要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述而不论,力戒空话、套话。名称、时间、数字、计量单位等使用以及引文、注释、图表等书写格式,必须符合《湖北省第二届三级志书编修行文规则》的要求。行文应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一看是否合志体。像“抓好……”、“深化……”等总结式,“必然促进”、“可见……”论证式,教科书式、广告式、宣传式及用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之类都不合志体。二看表述是否准确。如:“1980年,本县在县城镇举办全县第一次集体结婚……”中的“集体结婚”用词不当,应改为“集体婚礼”;又如:“1985年,某某县发生一场大风灾”这句内容不准,日期、地点和事件都不具体;再如“某某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很好”,这句话指代不明,而有歧义。还有滥用词语,表述自相矛盾、不符合逻辑、与事实不符,甚至违反政策。三看叙述是否交代清楚。如:“1984年生猪放开,养猪业迅速发展”这句使用习惯语,不规范。“生猪放开”是什么意思没有交代清楚。还有叙述过分省略,句子中缺乏某些要素。四看数字写法是否正确。如:“某某煤矿1978年日产200吨,1988年日产350吨,提高了175%。”这句中的计数有错,不是提高了175%,只提高了75%。再就是数字有差错,只有数字没有时间。还有就是数字减少不能用“倍”,勉强量化导致指事不准确。如:“比计划减少一倍”、“灭蝇5594万只”等。五看语句是否朴实。如:滥用形容词、排比句、豪言壮语等都是华而不实的语言。六看语句是否简洁。如:“1985年,本县水稻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收成,亩产达550公斤,总产1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这句中“前所未有的好收成”与“创历史最高纪录”同义反复。再就是空话、套话、多余的话,有画蛇添足之嫌。七看语句是否通顺。如:“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组织20万民工再次治理某某湖。”这句话缺少主语;再如:“1985年7月10日,某某县连降暴雨,洪水冲决堤坝,漂庐舍,塌井灶,冲毁道路。”这句文白夹杂,不符合行文要求。八看语句记述是否规范。如:“1833年进出口商品货价达到6340万银元,比1832年增长20%。”这句中纪年、数字、人称都不规范,应将“1833年”改为“道光十三年(1833)”,“我市”改为“该市”。再就是像“告吹”这种口语化的语句都不规范。
以上是笔者一己之见,已求教于各位修志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