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不久,有些沾亲带故的人想求王树声帮忙,希望在城市找个工作或弄个一官半职。王树声对他们说:“我的职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丝毫营私的权利。你们有困难,应该依靠当地政府解决,依靠自己努力生产。”王树声的亲侄女和叔伯侄儿一直在家务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物资供应比较紧张,许多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短缺,粮、油、布等按人口凭票供应。王树声要求家人按北京政府的规定,供应什么吃什么,供应多少买多少,不能多吃多占搞特殊。
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期间,王树声多次出国访问,每次外宾赠送他的礼品都悉数交公。一次,警卫员将外宾赠送的礼品放到了王树声车里,王树声看到后让其送给了有关部门。他说:“我这个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外宾打交道,礼品怎么会是赠我私人的呢?公私分明,是革命纪律,今后务必牢记呀!”1972年底,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结婚。随着婚期的临近,家里除了为新人安排一间房子,一张床和两床新棉被,没有什么别的准备。王树声的警卫看不过去,于是自作主张将军事科学院首长休息室的两把金丝绒面椅子和一张大理石茶几,暂时借来布置新房,等婚后再归还。第二天晚上下班时,警卫员将几件家具放到了王树声轿车的后备箱里。王树声看到后,严厉地问:“你这是干什么!”警卫员忙说借给鲁光用用。王树声呵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动,不能拿!”警卫员只好将东西放回原处。
链接: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黄麻起义时,任麻城农民自卫军分队长,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分队长,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第一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6年兼任红三十一军军长。指挥并参加双桥镇战斗、黄安战役、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挫败 “六路围攻”、嘉陵江战役等战役,他对红四方面军组建和发展,创建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做出突出贡献。长征结束后,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0年6月,晋冀豫军区一分为二,分别组成太行、太岳军区,他改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力量动员部部长。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部深入河南敌后,建立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中原突围,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作战,为中原解放区、武当山游击根据地和鄂西北区党委、军区的创建与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清剿大别山区等地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7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