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六期 柴山保地区红色区域开辟与壮大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5 00:00:00浏览量: 【字体:

黄麻起义夺取黄安县城的胜利,遭到敌人疯狂进攻和残酷镇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从黄安县城突出重围后,鄂东军一部分革命骨干,分别在七里、紫云、高桥、二程等地领导群众开展斗争,一部分于12月29日到达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木兰山。

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并组成新的中共黄麻特委。1月23日是农历春节,第七军攻克封建堡垒罗家岗,当即开仓分粮,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第七军声威大振。敌人发现工农革命军在木兰山活动后,立即调动部队前来“围剿”。

中国工农革民军第七军领导人吴光浩

    在第七军英勇转战木兰山期间,黄安、麻城两县的土豪劣绅纷纷建立“清乡团”,和国民党反动军队一起,对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许多村庄被血洗,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但是,残酷的屠杀并没有吓倒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黄麻人民,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坚持斗争,更加盼望工农革命军打回来报仇雪恨。当第七军返回后,当地百姓满怀悲愤地向战士们控诉敌人的罪行,要求向敌人讨还血债。群众的控诉,激起了部队指战员的复仇怒火。第七军随即向土豪劣绅“清乡团”展开猛烈反击,广大群众也闻声响应,每逢作战,人群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配合,先后参战的群众人数达20万人以上。几天之内就消灭和驱逐了七里、紫云、顺河、乘马等地的一些地主武

装。农民高兴地把这次胜利称为“二次暴动”。

第七军返回黄麻不久,敌人又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进攻,他们调动大批军队到处设立据点,实行严密的控制和“清剿”。为了摆脱强敌的追击,第七军只得活动于鄂豫两省边界,利用两省反动军队行动不尽一致的空隙和矛盾,辗转游击。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木兰山雷祖殿中宣告成立

在多次往返进退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河南省光山县南部的柴山堡地区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这里地处鄂豫两省的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是个三不管的地方,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当时驻扎此处的国民党十二军和十八军不团结,十二军撤到了河南,十八军也只驻在七里坪、檀树岗、箭厂河等几个集镇上,兵力很少,两省的驻军越界行动一般早去晚归,不长驻留。原来反对革命的红枪会,由于受到革命力量的打击和下层群众的日益觉悟,也不愿卖力与革命为敌。当地贫苦群众在黄麻起义的影响下,对革命有较深的认识,群众基础很好,加上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又与黄麻两县七里、紫云、乘马等革命活动区毗连。这些客观条件十分有利于工农革命军坚持斗争。1928年5月,中共黄麻特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在黄安县紫云区檀树岗乡清水塘举行会议,决定在恢复老区工作的同时开辟柴山堡地区,以便在黄安、麻城、光山三县交界的摩云山、羚羊山、木城寨、光裕山之间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立足点,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于是第七军开进柴山堡。这个决定和行动,实际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萌芽和开端,成为第七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木兰山到柴山堡,工农革命军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和多次挫折之后,终于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