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十六期 日寇对黄冈的入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9 00:00:00浏览量: 【字体:

1938年6月12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武汉战役”。当日寇逆长江而上进攻武汉时,鄂东正面迎敌。7月至9月,一路日军自皖赣沿长江侵入鄂东。7月26日,突破鄂东的东南端长江要塞小池口,接着于8月4日攻占黄梅县城,9月17日攻占武穴,9月24日攻占富池口,9月29日攻占田家镇。10月8日攻占蕲州,10月23日黄州亦沦陷。另一路沿大别山北麓取道豫东南进攻武汉之日军,于10月25日进入麻城地区,直插黄安、宋埠等地,至10月27日,日本侵略军进占武汉三镇。

日军攻占广济县城

在侵略者面前,驻守鄂东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全线动摇,大部分向大别山腹地退缩。鄂东国民党各县负责人多数带眷携款,逃之夭夭,行政系统大部瘫痪,一度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一些地主、流氓、兵痞、国民党军官(也有一些爱国的当地士绅),纷纷打出乡村自卫的旗帜,乘国民党军队溃败之机,收捡枪支,拉起队伍,一时“游击队”比比皆是,“司令”多如牛毛。这些游杂队伍除了极少数以外,均打着“抗日”的旗号,干着坑害百姓的勾当,愈发加重了鄂东民众的苦难。这些游杂武装后来除部分依附日军成了伪军外,大部分被国民党程汝怀所部收编。

1938年11月底,在日军停止追击国民党部队后,蒋介石重新划分了战区,将大别山划属五战区,由国民党战斗力较强的桂系部队廖磊(后为李品仙)所属二十一集团军进驻,司令部设在安徽立煌(今金寨)。驻防鄂东的为其第七军,军长张淦(后为八十四军,军长莫树杰),及其所辖由河南、安徽地方部队编成的第二、第四、第二十一3个游击纵队,共约4万人,军部设在罗田滕家堡(今胜利镇)。

日军攻占麻城县城

在鄂东,还有地方实力派程汝怀所部。程汝怀为鄂东(湖北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黄州失陷后,程汝怀率行署人员仓皇逃到大崎山黄土岭,第五战区划定后,程汝怀被任命为第五战区鄂东游击队总指挥(桂军第七军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兼副总指挥)。其下有第一纵队(后改为第十六纵队),司令李九皋,驻防黄安、黄陂、礼山;第二纵队(后改为第十七纵队),司令李倜生(后王药宇、王丹侯),驻防巴水以东之浠水、蕲春、广济;第三纵队(后改为第十八纵队),司令王啸风,驻防巴水以西、岐(亭)宋(埠)公路以东之(黄)冈麻(城)一带。3个纵队(旅)下辖8个支队(团),另黄陂、麻城各一个独立支队,还有程之嫡系、直属程汝怀的湖北省保安第八团。随后,又收编了第十九纵队,司令蒋少瑗。每个纵队2至3千人,程部总计约1.3万人。此外,在鄂东各县还有国民党县政府的保安队、自卫队等武装。

以上态势表明,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鄂东地处中日战场的前沿,日本侵略军的近后方,存在着国民党军和日军两大军事势力的对抗。这“两大”特点,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创建敌后根据地的人民战争,造成了极端困难,预示着共产党建立抗日武装、创立根据地,只能在“两大”势力之中艰难的周旋、生存和发展。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