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解放初期,从淮海战役溃退下来的国民党残兵窜入大别山,与山区旧有惯匪、顽匪、会道门勾结,或建立“军事组织”试图对抗新生政权,或转入地下联络反动势力伺机再起,或纠集会道门暴动暴乱,危害新生政权。1949年8月至1950年3月,在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的鄂豫边区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黄冈广泛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政策,发动群众举报匪徒行踪。黄冈军分区组织各县大队军事力量和民兵,对流窜、盘踞在英山、罗田和麻城北部山区地带的土匪展开进剿。到1950年春天,歼灭匪徒1.54万人,缴获各类枪枝1.38万枝、子弹46万发,一些重要匪首纷纷落网,集中剿匪取得重大胜利。
1949年10月18日《河南日报》报道大别山剿匪
1949年11月起,地委和军分区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潜伏各地的散匪展开清剿。各地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对残存流窜的反动组织及武装土匪开展检举揭发和分化瓦解工作。在政治攻势面前,一些土匪纷纷缴械自首。如浠水县1949年底至1950年春,先后有25起40多名土匪自首。对顽固抵抗的散匪,各县大队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坚决予以打击。1950年5月5日,蕲春县匪首胡文干纠集“大刀会”头目陈友安组织50余人,在蕲春北部的檀林、张榜发动武装暴乱,哄抢国库粮食,打伤村长和农会主席,抢夺民兵枪枝,气焰十分嚣张。蕲春县大队和县公安局闻讯立即出动兵力和警力全力搜捕,抓获匪众多人,迅速平息暴乱。
大别山剿匪
在剿匪的同时,结合减租减息运动在全地区开展了一场反霸运动,这是黄冈解放后向农村封建地主阶级展开的第一次全面斗争、也是人民群众的一次大发动,是一场从经济着手的政治斗争。1949年10月,省委召开地委书记联席会议,布置减租反霸运动。随后,各地传达精神、整训干部。12月下旬,各县把主要领导力量投入减租反霸工作,组建了以县委领导分片分区负责的减租反霸工作队,奔赴基层开展工作。工作队首先召开各类会议,用政策激励发动群众,引导贫困农民串连诉苦,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有党和政府撑腰、政策壮胆,贫困农民说话办事开始理直气壮。在工作队的带领下,佃户们按照减租减息规定,到地主家算账减租退押,此举激起了地主阶层的反抗。工作队审时度势,及时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有针对性地对罪大恶极的地主进行斗争。在批斗会上,受剥削受压迫的贫苦农民对地主进行面对面的控诉,然后根据罪行由人民法庭进行宣判。有力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威风,保障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对一些中小地主起到了分化震慑作用,有力推进了减租工作的顺利进行。解放初期大别山剿匪反霸斗争,沉重打击了土匪、地主恶霸等反动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保卫了人民政权,助长了贫苦农民的志气,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进了土地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