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三十五期 湖北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饶兴礼农业合作社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02 00:00:00浏览量: 【字体:

1950年春,土地改革逐步在黄冈大地铺开。广大贫苦农民分到田地,生产积极性高涨。为提高生产效率,一些农民自发成立了农业互助组。浠水县望城乡农民饶兴礼在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基础上,办起了湖北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饶兴礼在旧社会无耕地,靠打长工度日,解放后他分得田地,积极性非常高。1950年,饶兴礼带头办起了互助组,体会到了把农民组织起来的优越性。1952年春节之后,他把互助组转成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三年的发展,1954年,合作社农户由最初12户增加到70户、307人。最初参加饶兴礼合作社的社员基本都是贫雇农,都怀着改变贫困的强烈愿望,他们团结一心、拼命苦干,加之组织得力和政府支持,合作社有效抵御了1953年严重旱灾、1954年特大洪灾,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对国家贡献逐年加大,社员生活明显改善。1952年合作社水稻亩产355公斤,比周围单干农户亩产平均高出100多公斤。1953年合作社向国家售粮8000多公斤,平均每户售粮300公斤,超出当时全区户均售粮2倍多。1954年合作社向国家售粮25000公斤,平均每户售粮350公斤。合作社农户农副业收入连年增加,1952年至1954年分别较上年增加20%、13.4%、11.1%。合作社社员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954年全社有21户新盖了房屋,占比30%。

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是一个新鲜事物,同单干农户相比,它有一些突出优势。一是在生产经营的布局上,能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种植,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二是在劳动力的组织上,有利于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越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有利于整体提升改进生产技术。如增施肥料、使用良种、适当密植、除虫防病、改良土壤、精耕细作等。这些增产措施虽然在解放以后政府一再推广,但在个体农民中很难全面实行,而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都积极做到了。1952年,饶兴礼农业合作社每亩农田下塘泥200多担,还第一次使用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作为追肥;在稻、棉、麦品种安排上,积极推广使用当时的优良品种“胜利籼”“岱字棉”“南大二四一九”等;第一次使用喷雾器喷药除虫防病,开展植物保护,对棉花进行整枝打杈,稻田栽种秧苗由过去每亩六七千棵增加到九千棵左右。所有这些技术改进措施都促成了农业产量的提高,还获得了“全国粮食丰产奖”。

饶兴礼(左六)在公社保管屋前组织社员学习

在解放初期农业生产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广大农民中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响。合作经营模式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1953年,中央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我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1961年3月3日,《人民日报》以《为了人民利益奋斗不懈的人—饶兴礼》为题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全面报道了饶兴礼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先进事迹。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