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三十l六期 红安县领导干部种试验田扬名全国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06 00:00:00浏览量: 【字体:

1956年11月10日至15日,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毛泽东指出:“全国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在八届二中全会精神的推动下,全国许多地方拿出实际行动,防范干部脱离群众。

红安县干部种试验田的探索,就是响应此次会议号召的具体实践。1957年3月, 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和农村工作部部长库崇德, 摸索出了一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种试验田的办法。程鹏选择了一块花生地作为试验田,按照当地习惯每穴播种一粒米或两粒米,技术干部主张播三粒米,程鹏和大家商量后决定播三粒米试试,结果花生苗长势良好。抗旱时,当地人说自古受了旱的花生苗不能浇水,一浇水就要猝死。程鹏和助手们研究后发现,受旱的花生苗一样可以浇水,办法是早晚浇,由此最终战胜了旱情获得了丰收。从试验田花生的播种到收获, 程鹏亲自试验、全程参加。在他的带动下,从1957年4月开始,红安县掀起党员干部种试验田、钻研农业技术、培育优质品种促丰产的热潮。县委18个委员中有14人下乡开荒种地,县、区、乡、社1470名干部有1151名下乡种试验田。到当年秋收,全县各地呈现出社社增产丰收的喜人局面。

1958年12月,毛泽东在东湖宾馆听取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关于干部种

试验田情况汇报。

1957年9月,红安县委将《红安县1957年获得全县增产的情况与领导经验的报告》报送湖北省委和黄冈地委。省委认为,红安县领导干部通过种试验田,找到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钥匙,找到了打破保守思想、推广先进经验、实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武器,找到了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更好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年10月,时任黄冈地委书记姜一在北京参加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时作典型发言,专题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做法和经验,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注。

1958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普遍推行种试验田的经验的通知》,全文转发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各级干部种试验田的报告》。《通知》指出,种试验田是一种彻底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它可以打掉歪风,使干部真正到群众中间去领导群众。因此,在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普遍推行种试验田的经验,是完成党的整风任务的基本关键之一。次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有关红安干部种试验田文章。国家农业部、湖北省委办公厅等编印了介绍红安试验田经验的小册子,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新闻片。至此,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在全国广泛推广,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