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三十七期 白莲河水电工程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09 00:00:00浏览量: 【字体:

浠水发源于英山县草盘地镇,流域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历来水旱灾害频繁,尤以旱灾为甚,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浠水造福一方百姓,白莲河工程建设提上日程。1956年9月在省政协会议上,浠水县提出《兴建白莲河水电工程》提案,得到时任省长张体学高度重视。1956年白莲河水电工程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于当年冬开始勘测。195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1959年2月因上游围堰被水冲毁,主体工程被迫停工。后经各方努力,于1959年11月工程得以复工。1960年10月大坝建成,开始拦洪蓄水。枢纽工程总共完成土方162.54万立方米、石方84.1万立方米,总投资6786万元。建成后的白莲河水库是湖北省第三大水库、鄂东第一大水库,承雨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库容11.04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养殖、航运、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水库。

1959年,浠水、罗田、英山三县组织民工参加白莲河水库工程建设

白莲河水电工程运行60年来,充分发挥了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效能。水库年提供灌溉用水近2亿立方米,实灌区面积一直保持在45万亩,惠及浠水、蕲春和罗田三县。自建库以来,灌区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产量不断增长,造福了一方百姓。白莲河水库库容量大,拦洪效果明显,在历年的汛期和洪峰期间,发挥了重要的调峰度汛的作用。在2020年7月汛期,水库入库流量超过5800立方米每秒,首次开启10孔泄洪,最大下泄流量达3328立方米每秒,有效调节了洪峰压力。白莲河水电工程现有白莲河发电厂和2009年建成的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两座,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4.5万千瓦和120万千瓦,是华中和湖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作用。白莲河库区水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年均产鲜鱼100万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也曾是黄冈地区第一个人工繁殖鱼苗成功的试点,曾创下网箱养鱼亩产2.7万公斤的全国新记录。

白莲河水电工程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冈地区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黄冈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大兴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建设了麻城大坳水库、明山水库、团风牛车河水库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加固了黄广大堤、蕲黄大堤等江河堤防,整治了倒水、举水、巴水、浠河、蕲河等江河,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抗灾能力。

2019年8月9日,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9年6月26日黄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2019年7月26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黄冈市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

2019年8月9日,黄冈市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正县级)正式挂牌成立。示范区整建制管理白莲河水库,托管罗田县白莲河乡、浠水县白莲镇,负责区域规划管控工作,行使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这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将在库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明显的作用。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