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地委根据黄冈地理特征、经济基础和沿江十三镇和“五小经济特区”开放开发的实践探索,作出《关于加快实施“一心三带”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正式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铁路为依托,以黄州为中心,以麻城、武穴为两翼,带动沿江平原经济带、中部丘陵经济带、北部山区经济带的全面开放开发”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心三带”)。
为推动这一战略构想实施,地委、行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一心三带”的发展活力;发挥沿江平原经济带和中部丘陵经济带的区位优势,率先对外开放。黄州科技经济开发区、麻城经济开发区和小池经济开发区加速招商引资,成为全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改革外贸经营体制,提高“一心三带”外向型经济依存度。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到“九五”末全区“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4.2亿元,增长23.6%;加大项目建设投入,新上一批带动全局的大项目。1994年到2000年,黄冈地区共规划建设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为400亿元左右;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改革传统户籍制度引导农村人口适当向小城镇集中。兴办一批工业小区和私营经济小区,引导生产力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十强”竞赛活动,推进“亿元”工程建设。采取重点倾斜政策支持一批亿元企业崛起,并决定每年评选一次“十强企业”、“十强乡镇”和“十强村”,对入选的“十强”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奖励;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提高“一心三带”经济的科技含量。到“九五”末,全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达到50%,工业及其他产业科技含量达到45%。
“一心三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使黄冈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提前一年实现了“八五”计划各项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质效得到大提高,也标志着黄冈经济发展的战略区域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