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黄冈党史讲堂】第四十五期 黄梅戏请回娘家工程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3 00:00:00浏览量: 【字体: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黄梅县一带。明清至民国期间,因洪灾频发,致使大量黄梅灾民前往临近的安徽安庆等地逃难,也把黄梅戏带到了安徽,故历史上也有“黄梅戏是大水冲到安徽去的”一说。黄梅戏传入安徽后,得到曾希圣、桂林栖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扶持,在安徽省迅速繁荣发展,创造了黄梅戏“梅开三度”的辉煌历史。涌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景利、马兰等一批优秀的黄梅戏艺术家,创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一批优秀剧目。

黄梅戏在安徽省的快速发展让 “娘家”湖北得到了启示。1986年,湖北省委正式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文化战略。此后,历届湖北省委和黄冈党委政府坚持“抓创作、抓精品”的发展方针,以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打向全国、走向世界”为责任担当,扎实推进“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三十多年来黄梅戏艺术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多年来,黄冈各地的黄梅戏剧团先后创作了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银锁怨》《未了情》《双下山》《冬去春又回》《和氏璧》《邢绣娘》《守护真情》《兑现》《风花雪月》等众多优秀剧目在全国上演,黄梅戏电影《血泪恩仇录》、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保留剧目。其中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黄梅戏《未了情》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奖”“文华表演奖”;《和氏璧》列为湖北省精品工程剧目,并参加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展演。近年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倾力打造有本土特色的黄冈名人系列的黄梅戏,《李四光》《东坡》《李时珍》《毕昇》都获得成功。

由湖北黄梅戏剧院创作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东坡》剧照

剧目的成功也成就了众多黄冈黄梅戏艺术家,杨俊、张辉分别凭借在《未了情》和《双下山》中的精彩表演获得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还被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并纳入新世纪国家级千百万人才库,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湖北省政府津贴。此外,还涌现了石蔚华、董小满、易春华、吕金姣、桂兰姣、谢思琴、张安岚、涂小勇、李华、张敏、张馨、田春风、黄小兰、苏敏、王刚等一批活跃在湖北黄梅戏艺术舞台上的优秀艺术人才,使湖北黄梅戏艺术表演团队日益壮大。

黄梅戏在“娘家”的发展繁荣,也使湖北黄梅戏艺术在国内外影响逐步扩大。湖北黄梅戏剧院创作的《李四光》和《东坡》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跟踪报道,观众反响热烈。湖北黄梅戏剧院还先后远赴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乌克兰、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进行演出,广泛开展黄梅戏艺术交流。自2008年开始,湖北省还多次组织举办了全国黄梅戏戏迷联谊会活动。张辉等湖北省知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多次应邀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戏曲频道、全国知名的戏剧栏目《梨园春》等相关栏目,积极推介湖北黄梅戏,使黄冈黄梅戏的形象在全国家喻户晓。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