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史志讲堂

【鉴史倡廉】第六讲 一个“地下尖兵”的廉洁故事

信息来源:湖北红安干部学院 《初心映红大别山》 发布时间:2021-09-24 00:00:00浏览量: 【字体:

2015年3月26日,《湖北日报》刊登一篇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报道——《一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书》。报道这样写道 :“他,是策反‘余则成’的地下党员,67年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67 年后,已91岁高龄的妻子来到他的故乡浠水,读出了一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书……”一时间,这篇报道成为国内媒体的热点,被各报刊和网络媒体竞相转载。徐楚光,这位从大别山鄂东走出的红色谍星, 他的名字和传奇故事再度跃于公众的眼帘。

                                                                                          徐楚光

徐楚光,1909年1月出生于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1927年2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班,同年春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武昌被捕,1948年10 月9日,在南京被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他把一生乃至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党的情报事业,为党和人民屡建奇功,被誉为隐蔽战线上“地下尖兵”。

在领略和惊叹徐楚光的谍战传奇之余,从《徐楚光传》以及有关回忆录等史料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他不仅有着坚定信仰、对党忠诚、智勇担当、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无不彰显出一个共产党人大公无私、慎独自律、节俭廉政的高尚品德。


                                                                 囊中羞涩的上校情报官

1942年春,徐楚光受八路军 总司令部情报处派遣,秘密打入南京汪伪上层后,先后在汪伪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局、陆军部任上校秘书、科长等职。为迅速打开地下工作局面,猎取更多的日伪战略情报和甄选策反对象,他充分利用黄埔校友、湖北同乡、南京青红帮等社会关系,时而出入军中高层和社会名流的各种社交应酬,广交“朋友”;时而上门拜访,谈诗论赋,以文会友 ;时而结拜同盟,称兄道弟,聚会叙旧。在这种看似平凡的交际中,他不失时机地策反了汪伪中将洪侠、国民党军统少将站长周镐等一批中高级军官,并建立地下工作情报网,打通京沪铁路秘密地下交通线和获取日伪兵力布防调整部署、江浙日伪军“清乡”“扫荡”《京畿地区剿匪计划》等重要军事和政治情报。正是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在远离党组织没有任何地下工作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他把自己除去生活费必需开支之外的全部薪水,都用于了情报搜集和策反工作,还用省下来的钱暗中接济被捕关押在汪伪政治感化院的地下党同志张冰等人。为从薪水中挤出钱来支付地下工作的需要,他省吃俭用,平时经常背地里买上两个烧饼或馒头回到宿舍里,对付一餐,为此常常囊中羞涩。徐楚光以堂堂国民党上校情报官的身份,本可过着潇洒风光的日子,但为了党的情报事业和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却甘愿勒紧腰带过着节俭清苦的生活。在设法筹集到的地下党“公款”面前,他更是自觉慎独自律、克己奉公。

                                                                   雨花台烈士馆陈列的徐楚光烈士


1945年2月,徐楚光根据党的指示着手筹建南京地下革命武装——京沪人民挺进总队,需筹措一笔较大的活动经费。他本有着充分的理由向组织申请这笔活动经费,但他没向上级开口,他深知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困难,主动为党分忧,想方设法利用洪侠的至交汪伪中将项致庄转任浙江省长兼杭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二军军长及其伪军调防的机会,借“绥靖军运”之名,调拨3火车皮军粮倒卖到杭州,从中赚得100多万元。在这笔生意得来的巨款面前,在远离组织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他宁肯继续过着啃着烧饼和馒头的清苦日子,却分文不动地将其全部用于了地下武装的筹建工作,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慎独自律、清廉奉公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


                                                       “每一个铜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1944年秋的一天,上海市九江路陶朱里11号怡康绸庄,来了一名英俊干练的中年男子。老板胡蓄存一眼认出来人是徐楚光。徐楚光此时的公开身份是汪伪军委会陆军部上校科长。胡蓄存是一个有着民族正义感很强的爱国商人,是徐楚光抗战时期交结的一个可靠的社会关系,他对徐楚光从事抗日地下活动略闻一二,出自对侵华日军的憎恨和民族正义之感,他视徐楚光为抗日大英雄,十分崇拜和敬仰。但他心照不宣,从不问及徐楚光的来踪去迹,却常常心甘情愿地为徐楚光办些委托的事情。

出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徐楚光有时要乔装打扮,化装身份,需要添置一件装扮阔商之用的高档驼绒长袍。此次前来绸庄是想托胡蓄存为他帮助选料和加工定制,但徐楚光的特殊要求却难倒了胡蓄存, 既要布料符合阔商身份又要用钱越省越好。胡蓄存想办法从一整匹的纯真丝大纬呢绸缎中为徐楚光剪下一件长袍面料并只按批发价收钱,但做袍子用的里子驼绒布料却缺货,需要另外购买,其价钱自然使他有些为难。徐楚光机灵一动对胡蓄存说 :“你可以找楼下驼绒厂商量一下,以出厂价买点落机的零头驼绒凑着用,这样面子里子都会更便宜些。”胡蓄存不解地说 :“买落机的零头驼绒凑着用,何必精打细算省这点钱呢?”徐楚光却低声说 :“我的钱,每一个铜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一分钱都不能乱花。”胡蓄存只好照他说的去办,最终以少花了三分之一的钱,把漂亮的袍子做好了。当徐楚光再次来到绸庄试穿长袍时,胡蓄存打量一番后连声说 :“合适,很合适,真像个阔商的派头,祝徐老板生意兴隆,出奇制胜 !”徐楚光听出了他的一语双关,会心一笑,付钱道谢离开了绸庄。

胡蓄存送走徐楚光,口里喃喃地品着他的那句话 :“每一个铜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联想到他在汪伪的上校头衔,无法理解徐楚光如此的“抠门”。此时他不知道徐楚光有着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 自然无法读懂共产党人的这种情怀,但这句话却令他感慨万分,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从此他心甘情愿为革命做了很多有益工作。解放后,胡蓄存得知徐楚光的真实身份和牺牲的消息后,对这位共产党人更是无比敬仰,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他总是万分感慨地说,徐楚光当年的一句教诲,指引着他做人、做事,令他终身难忘!


                                             “要建设好新中国,全靠全国每个人精打细算”


1945年9月,遵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新四军主力部队从华中地区北撤到东北和山东后,华中解放区处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前线。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加强对国民党中心地区的情报策反工作,1946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决定将时任华中独立第一军副政委、参谋长兼第二师政委的徐楚光调到分局联络部担任第三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指挥南京、上海、杭州、扬州等地区的地下情报工作,由于南京已不便于隐蔽身份,徐楚光将指挥机关驻点定在上海。他再次找到九江路陶朱里11号怡康绸庄老板胡蓄存帮忙为其租房,并重复当年的那句话 :“我的钱,每一个铜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一分钱都不能乱花。”希望胡蓄存尽可能帮忙把房租租金压得最低。这时,胡蓄存恰好代亲戚管理宝华里经租处, 被徐楚光那句话感动的胡蓄存,说服亲戚将闸北区天通庵路宝华里22号楼租给徐楚光,租金由原价10两黄金压到4两黄金,并将自己应得2两黄金手续费只字不提的全免了。

徐楚光在上海地下指挥机关工作期间,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是昼伏夜出,白天在家博览敌区有关报刊、杂志和资料,分析形势,调整和布局情报与策反工作 ;夜幕降临或乔装出门“会客”,或到外地部署检查工作。为了地下工作,他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把驻点的生活费压到最低,常常废寝忘食。他跟两名担任助手工作的同志一样,餐餐吃的是粗茶淡饭、萝卜和咸菜,生活上从不搞特殊。看到他一连数月既紧张又劳累的工作,同志们担心他会把身体累垮,总想给他另做点好吃的,他却坚持要和大家一样“有啥吃啥”。即使工作需要,临时住下带浴室的南京饭店,他也是在房间里啃馒头、吃剩菜。胡蓄存一次撞见后疑惑不解地问:“你吃的这样糟,又何必住这样的高档饭店、大房间呢?”他笑着说 :“这是工作的需要呀!今天我请你和家人来这大饭店房间的浴室洗澡,也是工作的需要嘛!”殊不知这时候的徐楚光已是我党我军的中高级干部,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在京、沪、杭、扬地区地下情报策反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手里掌握着各级情报站点的地下活动经费,身上还揣着地下工作紧急之用的金条,却如此严格自律、生活节俭,不随便花费公家一分钱,其共产党人的初心,可见一斑。

1947年初,徐楚光奉令要离开上海去湖南长沙开辟地下工作新的战场,他嘱托胡蓄存继续帮忙,免除高额“过户费”,以原定的4两 黄金租金额取得宝华里22号楼的“自由承包权”,将其以最高的租金 登招出租出去,从“自由承包费”中又把那原支付的4两黄金租赁费 赚了回来,用于地下工作。胡蓄存见他为他的“公家”这般“抠门” 的精打细算,比奸商还“奸”,佩服得无话可说。徐楚光却动情地说: “森林由树立,水滴汇成河。要建设好新中国,全靠全国每个人精打细算。今天的节约,是为了美好的明天,何况新中国要在艰险困苦的 战斗中诞生啊 !”

徐楚光节俭奉公的美好品德,再次深深地感染了胡蓄存。他听说徐楚光急需制作一批用于起义部队临时用的袖章标记,他主动动员外甥女施燕燕及她的十几个追求革命的男女同学,通宵达旦地暗地帮助赶制袖标。为防止敌特耳目,几个男生自告奋勇地在楼下以 打麻将为掩护,担起望风的任务。夜深了,大家干得肚子饿了,就派个人上街去买点副食,咽着饼干喝几口水充饥,直至干到全部完工。徐楚光事先说好要给他们夜餐费,却没人要一分钱。他们感慨地说: “你们为了革命,连舍命都不怕,我们干这点小事,要钱要招待,这对革命是个耻辱 !”

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初心的真实故事,正是这种初心的力量,唤起和团结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敢于牺牲,英勇斗争,打破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之林,朝着伟大的复兴之梦而不懈地奋斗!




作者:徐志钢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