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传 > 红色丰碑

劳工神圣:林育南与武汉工人运动的红色记忆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30 18:39:15浏览量: 【字体:

  【林育南(1898年12月15日-1931年2月7日),湖北团风人,是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和杰出组织者,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湖北省总工会宣传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秘书长、全国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1922年5月1日,一位年轻的革命者在《武汉星期评论》上挥毫写下:“我以无量的热诚和希望,敬向亲爱的同胞高呼:劳工神圣!”这声呐喊穿越百年时光,在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他就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林育南。

  翻开历史的画卷,1921年的武汉正孕育着一场工人阶级觉醒的风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大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同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立,成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阵地。1922年5月,林育南接任分部主任,从此与武汉工人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罢工是林育南领导的第一场重大斗争。面对英国总管卡墨尔克的傲慢与北洋政府的威胁,林育南毫不退缩。他组织职工联合会提出15项条件,并发出限24小时内答复”的最后通牒。当交通运输部公然宣称宁可牺牲粤汉路工人”时,林育南毅然领导837名工人全线罢工,使铁路运输完全瘫痪。面对军阀政府的武力威胁,他坚定地说:“团体坚固,不是官威可以制服的。”五天后,罢工取得全面胜利,81名被开除工人全部复职。《劳动周刊》称赞这是“阶级斗争史上的光荣”。

  如果说铁路工人罢工展现了林育南的组织才能,那么随后的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大罢工则彰显了他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面对法商利通车行的残酷剥削,6000多名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在林育南、施洋等人的领导下,以“乞丐团”的形式上街游行。当法国巡捕逮捕工人时,林育南指挥工人包围领事馆,迫使法方释放被捕者并接受全部条件。邓中夏后来评价:武汉因铁路工人与人力车工人两大罢工,开创了当地一个新的纪元。”

  林育南的革命情怀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五一”与“五四”“五五”“五七”》一文中,他深情写道:“二十世纪是马克思的世纪”,马克思是“从科学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人”。他号召中国人民“联合世界的无产阶级,打倒世界的资本主义者”。这些文字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那颗炽热的革命之心。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面对战友施洋的牺牲,林育南对父亲说:“伯高兄也有双亲,也有妻室儿女,但为了穷人的翻身解放,年仅34岁就献出了生命,图的什么事?他图的是普天下的父母和下一代都能过上好日子。仅图个人和家庭的幸福,那还叫什么共产党?”这番话道出了林育南一生的追求。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回望林育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革命者的英勇事迹,更是一种“劳工神圣”的坚定信念。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正是千千万万像林育南这样的共产党人,生命和热血点燃了中国工人阶级解放的火种。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当年的奋斗基础之上。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新的时代继续书写劳动者光荣的篇章。

  图为:1922年8月,北洋军阀政府召开国会,酝酿制定宪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邓中夏和武汉、上海、湖南、广东以及山东分部负责人林育南、阮大时、毛泽东、谭平山、王尽美等为劳动立法事联名致国会参众两院请愿书。其中“毛永滋”即毛泽东,“林湘浦”即林育南。

作者:团风县史志研究中心 邓慧枫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