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动态 > 工作动态

童秘书长在《黄冈年鉴》(2013年卷) 撰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3-03-18 00:00:00浏览量: 【字体:

 童德昭

(2013年3月6日 )
同志们:  《黄冈年鉴》自1997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了16卷。1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编纂人员和各单位撰稿人员的辛勤努力下,《黄冈年鉴》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定位,不断创新,比较系统地记述了黄冈建市以来各方面的情况,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全体年鉴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赵瑞群同志通报了《黄冈年鉴》(2012年卷)编辑出版情况,并对2013年年鉴撰稿工作作了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各撰稿单位按照工作安排切实做好《黄冈年鉴》(2013年卷)的编辑工作。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做好年鉴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既要创造辉煌的历史,也要记录历史的辉煌。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综合年鉴编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地方综合年鉴作为集资料性、综合性、存史性、年度性等特征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作用,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方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年鉴》是黄冈市唯一由市政府主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地方综合性年鉴,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性文献。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地方志部门的重要任务、重要职责,也是各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重要职责;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业务工作,而是非做好不可、影响全局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年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把我们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黄冈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绩,记录下来,提炼出来,汇聚拢来,编辑出地方特色突出,内在品质优良,出版水平较高的《黄冈年鉴》(2013年卷)。  二、全面完成《黄冈年鉴》(2013年卷)编纂任务  《黄冈年鉴》(2013年卷)组稿工作已经启动,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黄政办发[2013]4号文件要求,齐心协力完成《黄冈年鉴》(2013年卷)编纂任务。  第一,要提高年鉴撰稿质量。《黄冈年鉴》作为政府主持编纂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质量是年鉴的生命,是年鉴编纂工作的重中之重,年鉴撰稿要特别注重两点。一是政治质量。撰稿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清醒的头脑把住政治质量关,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忠实记载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情况,为编辑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全面反映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二是内容质量。要保证年鉴资料的丰富、全面、完整。凡重要的信息资料都要做到应收尽收,不能遗漏。要选择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事、新事、要事、特事进行记述,做到内容广博、信息量大、选材精当、题材开掘深刻、文字表述准确。入鉴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避免说官话、空话、套话,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第二,要确保按时完成年鉴撰稿任务。作为年度资料性文献,年鉴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载体,出版时间越早,利用率就越高,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西方国家的年鉴,出版周期普遍很短,如美国的《世界年鉴》达到了记当年的事当年出版,国内年鉴的出版周期普遍较长,一般是记上年的事而且还要至少半年以后才出版,与西方年鉴有一定差距。往年的《黄冈年鉴》一般是11月底出版发行,2013卷的出版发行时间要提前一些。《黄冈年鉴》(2013年卷)要在7月底前完成编辑任务、10月底出版。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员一定要根据这个时间节点,于2013年5月30日前将《黄冈年鉴》(2013年卷)所需要的图片、文字资料及其电子版文稿,报送至黄冈年鉴社。请各单位尽快把撰稿工作列入日程,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做到早行动、早供稿、早完成。  第三,要全面提高《黄冈年鉴》(2013年卷)编辑出版水平。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用法规制度确保年鉴的出版导向和编纂质量。二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在内容编排上,要科学合理、主次有序、编排得当;要突出年鉴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把全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创造、新成果,在《黄冈年鉴》(2013年卷)中全面、科学、准确地体现出来。在表现形式上,要突破传统的体式和方法,善于用图、表、色彩等手段来体现年鉴的资料性,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多形式的表现手段增强文字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三要严格把好审核关。从编写大纲的制定、到每一类目、分目、条目的编写,从撰稿、编辑到定稿、校对都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三、切实加强对年鉴编辑工作的领导  第一,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编好《黄冈年鉴》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撰稿单位要做到有领导分工、组织到位;有编写队伍、人员到位;有检查督促、工作到位。今天参会的同志会后要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会议精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在手上,如果是多人撰写,要委派专人对稿件进行初审,最后由单位负责人对稿件进行统审;撰稿人员要以负责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稿件撰写工作。还没有指定年鉴撰稿人员的单位,要抓紧研究确定。要强调部门负责制,各部门的年鉴稿要涵盖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包括所辖二级单位和归口管理单位的工作。  第二,要密切配合、同心协力。《黄冈年鉴》编辑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参加编辑的部门和单位多,撰稿人员多,可以说是“众手成书”。市地方志办公室要负起牵头、协调的责任,加强对年鉴撰稿的业务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既要完成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所承担的撰稿任务,还要对年鉴编纂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组稿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督办,严肃供稿纪律,对于工作不力、敷衍了事、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单位,该通报的通报,该批评的批评。  第三,要加强年鉴撰稿队伍建设。编纂年鉴是一项学问,年鉴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支事业心强,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优秀撰稿人才队伍。从近几年来看,存在着年鉴撰稿人员更换频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撰稿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确定政治理论水平较高、文字水平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同志担任年鉴撰稿工作并相对稳定下来,新被指定的撰稿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  第四,要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黄冈年鉴》是市委、市政府对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地情资料书刊,自编辑出版发行以来,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为市内外人士了解黄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年鉴的使用率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黄冈年鉴》的征订和彩页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地方综合年鉴的存史、资政、教化作用。  第五,要加强县市区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除做好《黄冈年鉴》的撰稿工作外,要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的要求,规范有序的开展本县市区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现在大部分县市区启动了这项工作,但发展不平衡。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已编辑出版综合年鉴的要提高质量,坚持办好,尚未编辑出版年鉴的要积极推进,实现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