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志动态 > 工作动态

市方志办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7 00:00:00浏览量: 【字体:

             2014年黄冈地方志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地方志办公室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地方志工作职能,各项工作均完成年度目标计划,部分工作超过计划目标。   

一、全面完成业务工作目标

(一)创新部门(行业)志编修取得新突破。

市方志办积极推进工作创新,拓展作为空间,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产业,编制《市方志办推进部门(行业)志编修工作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推进部门(行业)志编修工作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工作安排和工作机制,规划推进部门(行业)志编修工作。对部门(行业)志编修工作由单一业务指导到组织参与编修,在指导部门(行业)志编修的同时,以合作编修《黄冈窑炉志》为试点,突出黄冈窑炉行业特色,基本完成了国内首部窑炉行业志《黄冈窑炉志》的编修,年底正式出版。这项业务是部门(行业)志编修的创新,不仅让干部在实际编修中得到锻炼,提升业务水平,而且积累了推进部门(行业)志编修的作法和经验。

在抓好《黄冈窑炉志》编修工作试点的同时,办公室先后启动实施和指导了《黄冈电信志》《黄冈教育志》《湖北湖泊志·黄冈》《黄冈道路运输志》《黄冈交通运输志》等部门(行业)志的编纂工作,有的联合承编,有的帮助制订篇目,培训业务骨干,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市方志办推进部门(行业)志编修,服务“双强双兴”战略的经验和做法受到市改革办的充分肯定,市改革办编发了《市方志办“四点”创新 拓展作为空间》的专报信息和经验交流材料。

(二)县市区二届志书编修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

2014年,二届县市区志书编修进入尾声收官阶段。办公室加大对县市区志书编修指导督促力度,重点对《英山县志》(1986—2007)稿进行验收。专班从志稿体例、结构、领属关系、内容、标题、行文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修改意见。指导督促县市区验收志稿完成修改进入出版,上半年,继麻城、武穴、罗田、龙感湖后,团风、浠水志书陆续出版。蕲春、红安、黄州、黄梅、英山志稿完成验收正在修改并进入出版程序。

(三)完成《黄冈年鉴》(2014卷)出版发行。

《黄冈年鉴》(2014卷)是创刊以来的第18卷。科学制定编纂方案,创新、规范、调整部分栏目,增设“重大决策”类目和“数字黄冈”彩页。“重大决策”栏目收录2006-2013年市委、市政府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数字黄冈”采用图例形式,全面展示黄冈改革发展的新成就,体现了稳定和创新的统一。全书共设30个部类,80万字,文稿撰稿单位174个,彩色专版175P,全面记载了黄冈市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客观反映了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成就,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年鉴编纂工作2月开始启动,11月出版发行。

同时,加大对县市区综合年鉴编撰的督办和业务指导,截止目前,全市综合年鉴工作全面推进,除黄梅、英山启动编纂工作尚未完成出版,其他县市区均出版综合年鉴。

(四)地情资料开发有新成果。

积极服务“双强双兴”战略决策,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建立地情资料开发长短结合的机制,认真组织《黄冈地情资料丛书编纂五年工作规划》的实施。一是完成《遗爱湖》出版发行。今年1月,《遗爱湖》一书由长江出版传媒、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我市首部全面介绍遗爱湖的历史与现状、自然风光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书籍。全书近20万字,文字精炼、图片精美。该书出版对宣传推介黄冈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先后在《湖北方志》、《黄冈日报》、《东坡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书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二是完成《黄冈名人》编纂工作。《黄冈名人》是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一部全景式展示黄冈名人的书籍,共计收录黄冈历史名人1300多位。该书编修2012年纳入黄冈名人文化建设规划,2013年启动。今年上半年,该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有人物资料进行了重新搜集、整理、修改、考证,对所有文字资料反复打磨、数易其稿;重新调整编纂方案,对重点人物资料进行了资料拓展、补充、完善。10月,召开《黄冈名人》专家研讨会,就该书稿后期修改完善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11月,进行后期深度修改和打磨,目前已形成样书,年底可出版发行。三是与市旅游局联合编写《趣游黄冈》一书。该书已内部发行并列入公开出版计划。四是完成明.清《黄州府志》注释点校工作文字录入。注释点校明清《黄州府志》是市委刘雪荣书记亲自交办的工作。明.清《黄州府志》共五部,点校注释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办公室质量和进度两手抓,针对录入要求和工作进度,多次召集工作专班召开业务会议,统一规范标准,明确时间要求。至9月底,五部《黄州府志》“繁改简、竖改横”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完成了近300万字资料录入工作。

(五)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指导完成《湖北省湖泊志》(黄冈)撰稿工作,修改、完善黄冈第一批38个湖泊志稿,总计40万字;组织完成《湖北年鉴》(2014)撰稿、统稿工作,总计5万字。完成《武汉城市圈年鉴》撰稿工作,总计12万字。组织完成《湖北县情》(黄冈)撰稿和总纂,总计10余万字。上级部门安排的几项工作完成较好。

(六)学术研究有新成果。

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学术型机关的方向和要求,加强办公室干部业务学习培训,鼓励干部多作研究,多出成果。干部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全年,市方志办干部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学术研究等各类文章9篇。

二、服务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市方志办发挥自身职能,为市领导外出招商考察提供地情书籍,对外宣传推介黄冈。积极为黄州区禹王工业园水系建设项目、湖北海力化工水处理药剂和金属表面处理剂项目提供服务。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积极为湖北亿州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服务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二是积极支持城东新区建设和市区一体开发。市方志办主要为新区前期建设和市区一体开发提供相关资料和史料参考。在《遗爱湖》一书中以重要章节记述城东新区环白潭湖开发的情况,组织方志干部参加研讨,认真编修《白潭湖志》为城东新区开发提供文化支撑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时,积极协助中建三局城东新区开发项目,为项目策划提供文化史料,参与项目文化建设论证。7月中旬,市方志办应邀为中建三局干部作黄冈人文知识辅导报告。三是积极参与城管会战。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一名干部驻点潘家湾网格指挥部,参与日常工作,配合社区完成四城联创工作任务,同时为社区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四是积极参与“三万”、扶贫活动。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一名领导挂点,两名干部为工作队员,驻点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参加“三万”和扶贫活动。工作专班为天门村宣讲政策、选定致富项目并提供一定资金扶助,为该村争取体育设施一套。“三万”活动一人被评为先进个人。五是积极服务市校合作。根据市校合作办要求,结合方志办实际积极做好市校合作有关工作,做好大学生实习实训接收工作。

三、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得到落实

市方志办在抓好职能工作目标同时,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活动。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围绕“四风”问题进行深刻地对照检查,形成班子整改方案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深入开展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治理机关庸懒散软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各项制度体系,编印了《市方志办制度汇编》。进一步修订完善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健全机关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接待工作管理规定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制度,完善公务支出、公款消费方面的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限时结办、定期反馈和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健全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全办、各科室和个人都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群众作出承诺,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质效明显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积极履行部门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法治黄冈、法治政府、政务督查等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要求在本单位的落实,做到“守土有责”。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党建、文明创建、档案、保密、财务、老干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以来,地方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依法修志能力、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创新方志工作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任务艰巨;创新服务中心工作措施还有待加强。2015年,将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努力推进各项工作目标高质量全面完成。一是完成《黄冈年鉴》(2015卷)出版发行工作,完成《湖北年鉴》黄冈部分组稿、《武汉城市圈年鉴》编纂任务,指导各县市区实现年鉴全覆盖。二是全面完成全市二轮志书出版任务,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志书出版,并做好总结工作。三是完成《黄冈名人》、《黄冈地名由来摘萃》等地情书籍的出版发行。四是争取完成《黄州府志》注释点校本出版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加强黄冈方志网建设,加强读志用志,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黄冈历史文化。六是开展一次全市方志系统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七是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八是加强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4年12月1日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