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黄冈举行。研讨会由省委党史研究室、黄冈市委、黄冈师范学院、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由黄冈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湖北省人大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主任张鹏,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和河南省委、安徽省委党史部门负责人,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校长陈向军,黄冈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李初敏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党史、党校、高校、社科、文博系统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研讨会。
(图为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主持。他指出,习近平同志曾三次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对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旨在落实总书记指示和要求,对于认真贯彻中央重要论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李忠杰对英雄的湖北人民和黄冈人民在抗疫期间做出的牺牲与奉献点赞与致敬,并阐述了大别山精神的特点、内涵与时代价值。在谈到此次研讨会的意义时,李忠杰表示,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发展的宏图和大计,此次研讨会对于促进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和大别山地区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要借此机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在传承大别山精神的同时,要牢记历史、聚焦发展。鄂豫皖地区要加强合作,促进资源的深度共享,对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形成一个规划并落实,进一步促进革命老区的发展。
刘雪荣说,此次研讨会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弘扬和传播工作。为此,黄冈市出台了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条例,这是黄冈市获得立法权以后的第一部非常有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刘雪荣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文化传承和建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刘雪荣指出,要深入贯彻学习中央关于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希望以这次研讨会为平台,不断深入交流,创新思维,兼收并蓄,进一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宝贵价值,丰富内涵,讲好老区故事,凝聚奋斗力量。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新机遇,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携手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让大别山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我们将打造一批红色基地,编印一批红色书籍,精选一批红色课程,整理一批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王炳林指出,大别山精神研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要在中华的精神谱系中找准定位。在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与凝练过程中,始终把握先进性、人民性、斗争性、创新性的原则。
王立兵致辞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他说,此次研讨会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大别山精神研究的重要平台。“黄冈师范学院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本科高校,始终把提炼好、弘扬好、传承好大别山精神作为使命担当。”大别山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鄂豫皖作为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大别山党史、革命史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研究,推动形成更加精准、规范、统一的大别山精神内涵表述。
河南省委党史部门、安徽省委党史部门负责人分别表示,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的财富,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强合作研究,不断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加快大别山精神的凝练、表述文本早日形成共识。
在一天的研讨交流活动中,与会专家和学者积极发言讨论。井冈山大学原校长张泰城教授、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邱小云、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良明教授、湖北省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方成等先后发言,就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共性与个性、传承的重要性、大别山文化资源的转化以及鄂豫皖三地合作对于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1篇,经评选,有66篇论文入选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均表示,此次研讨会鄂豫皖地区为大别山精神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发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激发广大青年学者的研究热情,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