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在大别山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党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大别山精神和“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黄冈革命老区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1934年,英勇的红二十五军转战英山陶家河,在短短的47天时间内,创建陶家河革命根据地,为北上长征作了思想准备、政治准备、军事准备,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红二十五军在英山这段革命历程,是党史、军史上的重要内容,是湖北革命史、黄冈革命史、英山革命史的有机整体,是大别山精神、黄冈革命老区精神的生动表达,深刻揭示了大别山精神、黄冈革命老区精神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对新时代实现黄冈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红二十五军在英山,生动诠释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精神品格。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安徽金寨麻埠初建。1932年11月,在黄安檀树岗重建。1934年11月,开始北上长征抗日。1935年9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1月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诞生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鼎盛时期,成长于大别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壮大于北上长征抗日革命征途中,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转战湖北、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七省,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敌正规军5万余人和大量反动地方武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始终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英山人民秉承红二十五军这种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精神品格,在革命时期与人民军队并肩战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怀和英勇斗争,创造“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
红二十五军在英山,充分彰显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遭受巨大损失,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在艰苦残酷复杂斗争环境中,下定决心集中兵力继续坚持大别山区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红二十五军建立英山陶家河革命根据地,在战略全局上有力支持呼应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实行战略转移,在陶家河完成长征集结,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罗山何家冲出发,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队伍。无论是建立根据地,还是战略转移北上抗日,都体现出红二十五军在革命生死存亡紧急关头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英山陶家河革命根据地军民身上生动演绎,陶家河牛背脊骨山战斗是一场军民同心与强敌进行殊死搏斗的阻击战、存亡战、以少胜多之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帮助挖战壕、抬伤员、做向导,冒着生命危险照顾留下的伤病员,是“山山岭岭铜锣响,村村寨寨战歌昂,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的真实写照,是英山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感人历史,是对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生动书写。
红二十五军在英山,精彩呈现敢为人先、善于创造的精神品质。红二十五军既是一支最年轻的部队,又是一支为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补充大量兵源的部队,还是长征中唯一一支增员的红军部队,并建立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的鄂豫陕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奔赴抗日前线,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从红二十五军走出的授衔开国将军97名,被称为“百将军”。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每每在革命转折重大关头,以敢为人先、善于创造的精神胆魄屹立时代潮头。红二十五军在英山正是处于大别山区革命斗争的危急关头,面临根据地坚持发展巩固的重任,面对数倍于己强敌围追堵截,直面革命力量能否壮大、革命火种能否播撒严峻考验。在党的领导下,红二十五军与英山人民因地制宜、主动探索、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建立县、区、乡、村四级农会和苏维埃政权,开展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群众运动,建立以陶家河为中心纵横30余里游击根据地,扩大群众基础,壮大革命力量。英山人民用实际行动为大别山精神诞生提供丰厚滋养,为大别山精神、黄冈革命老区精神形成作出重要贡献,以革命斗争印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敢为人先、善于创造这种精神品质深深融入英山人民的血脉之中,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二十五军在英山,深刻揭示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精神品行。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初步结束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以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斗争力量分散局面处于混乱状态,大别山区斗争又有了一支革命队伍。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转移出大别山后,重新组建二十八军,鄂豫皖边区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面积最大、牵制敌人最多、保存力量最强的游击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英山党组织被敌人一次次摧毁,人民军队被一次次打散,经历种种磨难,一次次又在战火中重建、发展,直到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红二十五军和英山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不屈服不放弃,不向困难低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生动展现出人民军队和英山人民始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勇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勇毅,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精神品行。红二十五军在英山以其鲜明独特标识,使红色成为英山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历史成为党领导下的英山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资源成为英山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英雄土地,伟大人民。进入新时代,红二十五军在英山以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赋予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建设运营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永远鲜活生动、启迪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