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人物研究】黄麻起义宣传员张南一

信息来源:黄冈党校系统红色故事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5-01 00:00:00浏览量: 【字体:

张南一又名香奎,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河村人。自幼聪慧好学,父亲病逝后跟随外乡人学打鼓说书,光阅史书,勤奋苦练,青胜于蓝,被乡民们称呼“蓝衣先生”。

1926 年秋,北伐军攻克占领武昌,黄安农民运动兴起,张南一怀着对封建剥削阶级的满腔仇恨,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誓跟党干革命,粉身碎骨不回头。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黄安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重建防务委员会,以此作为农民起义的公开领导机关。擅长做革命宣传工作的张南一被任命为七里区防务委员会宣传股长。他按照党的指示,深入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身着蓝色长衫,走村串巷,以鼓书艺人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动员贫苦农民参加防务委员会,鼓动大家发动武装起义,打倒土豪劣绅,没收土劣财产。

在他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柳林河、古峰岭、颜邹家等地的群众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到义勇队的行列,武装起来,参加了“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

1927 年12 月5日,国民党进占黄安,到处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在此情况下,他继续以鼓书艺人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当时,敌人在各地安插了一些“坐探”,不久,张南一的行踪被敌“坐探”发现。敌营长带着大队人马到处追捕他。一天,张南一回到家中,准备带几件换洗的衣服,转移到外地活动,谁知衣服尚未收拾好,敌人已把柳林河村团团包围。张南一在群众的掩护下,藏进一间房屋的夹墙里。敌人进村挨家挨户搜查,未发现张南一,于是将全村老幼妇孺300多名群众全部集中到稻场上,架起机枪,狂叫道:“把张南一交出来! 今天不交出张南一,你们一个也别想活!”说话间,“砰砰”几声枪响,一位老人应声倒在血泊中。张南一听到敌人的吼声和枪声,再也忍耐不住,挺身而出,站到敌人面前,骂道:“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竟敢伤害无辜群众,老子就是张南一,要捉就捉我!”全村群众得救了,而张南一却被敌人五花大绑,押到了七里坪敌军营部。

在七里坪,敌营长佯装笑脸,假惺惺地说:“只要你保证今后不再闹革命,我就放了你;只要你自首悔改,我就赏你;如果你愿意为我们办事,马上就可以当官。”张南一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不革命是办不到的!”敌营长见软的一套不行,即施以重刑,一面拷打,一面审问,但得到的“供词”依然是“老子活着就要革命”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敌人软硬兼施,无济于事,从绝望到疯狂,便用铁丝将张南一的肩胛骨和脚后跟穿起来,推到七里坪西门外的沙滩山,逼着他向早已挖好的沙坑走去。他每挪一步,就要经受一阵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地上的鲜血凝出一串长长的脚印。敌营长指着沙坑对张南一说:“看你还革不革命?”张南一视死如归,愤怒地回答:“老子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再过二十年,老子还是要革命!”敌人用刀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并狂叫:“还革命吗?”这时张南一的鲜血从面部流满了全身,昏倒在地。当他醒来时,他仍喃喃地说:“老子死......死了......还......还要革命......!”凶残的敌人又将他的嘴敲开,割掉了他的舌头。随后将他推进坑中,活活掩埋。

1930 年2 月,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为了纪念张南一烈士,党和苏维埃政府决定将七里坪小南门命名为列宁市“南一门”。

说书先生张南一,打鼓宣传为穷人。白色恐怖不怕牺牲,只求那主义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张南一虽死犹生,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和面对凶残的敌人毫无惧色的英雄气概,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作者:黄冈市委党校 张嫣然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