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人物研究】战斗在东北的三位黄冈籍省委书记(二)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2 00:00:00浏览量: 【字体:

张浩

张浩,原名林育英,又名林仲丹,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人。

1930年初,张浩根据全国总工会党团第五次会议的决定,以特派员身份赴东北指导工作。4月,张浩化装成贩卖木材的商人,风尘仆仆赶往哈尔滨。

就在张浩赴哈尔滨的途中,满洲省委负责人李子芬等30多人突然被捕,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党的活动陷于瘫痪。党中央得知情况后,指令张浩立即南返,组建满洲临时省委。

1930年5月7日,张浩来到宪特横行的沈阳。为了尽快恢复党的组织,他冒着白色恐怖,四处奔走。5月下旬,满洲临时省委建立,张浩任书记(不久任满洲总行动委员会书记),杨一辰任组织部长,赵毅敏任宣传部长,王鹤寿任共青团书记。

临时省委成立后,张浩首先组织大家分析了上届省委遭到破坏的原因,总结了党在东北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本届省委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为了恢复和发展党在铁路和大工厂中的组织并开展活动,张浩亲自到抚顺煤矿、皇姑屯车站和兵工厂等处调查走访,指导工作。在他的带动下,省委机关的大部分成员,分期分批下到抚顺、大连和吉林等地,帮助基层开展工作。由于张浩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满洲省委下辖的各级党团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先后建立了两个市委、一个特委、四个县委和八个特支;党团支部发展到180多个,党团员1900多人。这些党团组织分布在大城市和工业、铁路交通中心,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壮大东北的革命力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0年9月上旬,张浩代表满洲省委赴上海出席全国总工会党团会议。在会上,张浩作了《关于满洲职工运动概况及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对满洲政治经济状况、产业工人数量和其地位、工人生活状况与斗争情况以及工会工作的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和科学分析。这一报告是满洲开展工人运动以来最详细、最全面的总结,博得了与会者的好评。接着,在9月22日全总讨论如何开展铁路工人运动问题的扩大会上,张浩根据自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又一次作了发言。他指出:“组织群众斗争,一定要提出群众的迫切要求,提出明确的斗争目标,指出政治出路,并且要把群众迫切的经济要求与政治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发动广大群众。”他的发言,受到大会的重视和大会主席的充分肯定。9月24日至27日,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批判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对全党的统治,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张浩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六届三中全会后,张浩回东北与陈潭秋共同向满洲省委传达贯彻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改组了省委。

1930年10月10日,根据全总指示,张浩专任满洲特派员,不再兼任其他职务。省委会议后,张浩直奔抚顺,全力以赴开展工人运动。

抚顺有产业工人10多万人,是我党职工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这时的抚顺煤矿,因生产过剩发生了经济危机。日本资本家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维护既得利益,不管工人死活,采取部分矿井停工或裁人减薪,办法实施不久就有大批工人失业。因此,工人们的不满情绪十分高涨,抚顺的党和工会组织掌握了这一思想动向,想趁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工人斗争。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尚未彻底肃清,有些人想把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暴动。张浩听到消息后,感到问题严重。他立即向省委作了汇报,并以省委名义向抚顺工会发出指示信,信中明确指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严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地领导一次伟大的反失业斗争,但决不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因为在主客观条件上,现在还没有这一前途。如果我们目前就幻想这一前途,就必然要走上严重错误的道路。由于张浩的及时正确指导,抚顺党组织很快纠正了“左”倾错误,把工人运动引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30年12月下旬,由于判徒的出卖,张浩在抚顺火车上被捕,被关进日本人的抚顺警察署监狱。同案被捕的共有34人。

张浩被捕后,一口咬定自己是从南方来的失业工人,名叫张春山。敌人从叛徒口中只了解到部分情况,怀疑这个“张春山”可能是共产党。因此,敌人反复提审张浩,并对他施加了抽皮鞭、“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煤油和马尿,扒光衣服放到零下二、三十度的地下室冷冻,吊大拇指等种种酷刑折磨他。张浩虽多次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顽强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没向敌人吐出半点实情。日本侵略者从没见过这么坚强的革命者,竟怀疑张浩是个神经不正常的“疯子”。在敌人的反复折磨下,张浩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凶恶的敌人虽然摧残了张浩的身体,但却改变不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在狱中,他不仅坚持学习,坚持斗争,还十分注重对战友和难友进行革命前途和气节的教育。他经常对同志们讲:坚持就是胜利,动摇和妥协是没有出路的。“敌人没有拿到真凭实据,只要我们大家统一口径,决不供出真情,敌人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可以争取无罪释放。”不仅如此,张浩还亲自向变节分子做工作。有一个出卖同志的叛徒并没有得到敌人的信任,也被关在牢里,张浩利用一切机会和他接近,义正词严地向他指出:“既然丧失了党员的道德,难道连为人的道德也不要了吗?你供出了党内情况,难道敌人就把你当作英雄来看待吗?”面对张浩这样的铮铮铁汉,这位变节人士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停止继续供出党的秘密,并且改变原来的供词,编出了新的口供,连“林仲丹是共产党员的原供也反供了”。

敌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于是便把张浩等人从抚顺警察署转到抚顺监狱,接着又解押到沈阳监狱。在张浩的领导下,沈阳监狱34个难友团结一致,众口一词,经过各种形式的斗争,29个难友被无罪释放,只有5人被判了刑。张浩是最重的一个,被沈阳高等法院加以“煽动工潮”的罪名,判处五年徒刑。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收买人心,宣布大赦。满洲省委抓住时机,积极营救,张浩终于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张浩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上海,担任全总常委、中华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他不顾已被敌人严重摧残的身体,又以旺盛的革命斗志,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作者: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 颜宏启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