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专题研究·党史上的黄冈粮食之十五】点“粮”成金链更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之五

信息来源:黄冈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7-04 00:00:00浏览量: 【字体: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点“粮”成金链更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⑤

(康宏粮油优质大米自动化生产车间)


谈起黄冈粮食,话题悄然变了——

以前谈粮食:亩产、毛粮价格和行情;

现在谈粮食:基地、龙头企业和品牌。

作为湖北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的黄冈,去年在全省地市州中率先印发《黄冈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订《黄冈市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黄冈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高位推进粮食产业链建设。

一颗小小的粮食,如何“链”出大产业?连日来,记者采访各类经营主体,看收储购销,看加工链条,探寻一粒粮食的“产业链之旅”。

龙头企业带动   “吃干榨尽”延伸产业链

6月13日,黄梅县大胜关山工业园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机器声声声入耳,机械手臂灵巧挥舞。

金黄稻谷经过除杂、碾白、色选、碎米分离等环节,变成一粒粒雪白的大米,由机器人灌装打包。剩余的谷壳则作为原料送往生物质发电厂,米糠用来提炼稻米油,碎米卖到相关厂家制成米糖。

康宏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稻谷加工能力30万吨,其“二度梅”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我们建有粮食种植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三省8县近100万亩。”康宏粮油集团董事长程菁菁介绍,下一步计划投资一个米糠油和菜籽油加工厂、一个饲料加工厂、一个米粉厂、一个物流中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利用碎米提取米蛋白,利用米糠粕提炼谷维素等多种维生素,延伸产业链,把每粒谷“吃干榨尽”。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通过产销订单、技术服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探访另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来到公司位于团风县马曹庙镇的水稻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浪翻滚。

“这里种的是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高档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黄科香5号。”东坡粮油董事长陈建友说,黄科香5号米质色泽透亮,亩产550公斤以上,口感软糯爽口,连续两届获黄冈市优质稻米品鉴会金奖,“希望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出一套标准化种植模式,将良种良技良法推广给农民。”

像东坡粮油一样,一批龙头企业优化品种、品质、品牌,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在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硒产业工程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优势,引进富硒技术种植富硒大米,每公斤卖20元以上;

在麻城,德应米业有限公司以大米、绿豆为原料,生产豆丝产品;福禾农业有限公司主打留胚米品牌。

龙头强,产业旺。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粮油加工企业中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粮油品牌94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个,湖北名牌、湖北省著名商标10个,“三品一标”产品46个,“中国好粮油”“荆楚好粮油”产品16个,“湖北十大名米”产品4个。

网红爆款频现  接“二”连“三”提升价值链

阳光、稻田、火车、向日葵、小木屋……网红景点“袁夫稻田”在稻香四溢的季节愈加迷人。

一亩稻田,可以创造多大价值?

——既可卖风景。袁夫稻田创始人、武汉大学医学院高材生袁勇刚回乡创业后,从800亩稻田起步,在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民宿、火车餐厅、青年旅社和亲子体验等项目,曾经创下单月6万人打卡的成绩。袁夫稻田成了许多都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又可卖产品。在袁夫稻田游客中心,米酒、米醋等各类米产品琳琅满目。“来尝尝我们的鲜米酪!”工作人员说。揭开盖子,闻到一股清新的椰奶香和米香味,胚芽米为主料,无添加、零脂肪,这款大米植物甜品一经上市便迅速成为网红食品,常常供不应求。

——还能卖“生活方式”。袁勇刚说:“我在直播间里带网友们云体验田园慢生活,稻田边的躺椅、做米饼的锅、我身上穿的防晒服,都可以成为直播带货的产品。”

——甚至卖发展模式。袁勇刚经常被邀请就一、二、三产业融合,给创业小白培训,“袁夫稻田”成了三产融合的活教材。

从米奶到鲜米酪到网课,从稻田到市场,产业链越拉越长,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我市各地发挥资源优势,丰富粮食业态,宜农则农、宜加则加、宜旅则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罗田县河铺镇建有1200亩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由传统水稻种植业向制种业转变,探索乡村振兴新“稻”路。同时,依托朱英国院士故里这一人文资源和良好的生态,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

把大米变成黄酒,小米变成米醋,黄豆变成腐竹,山村老窑洞变成别具一格的现代民宿……湖北谦益农业有限公司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一产覆盖6个省的12个基地,种植面积逾1.2万亩,在加工方面推出“简箪 FOOD IS LIFE”“香畴”等生态米品牌,在旅游方面打造出“虚心谷”“芗舍里”等网红景点。

强融合、创品牌、延链条,实现从卖资源、卖产品走向卖品牌、卖文化的华丽转身,激活了粮食产业价值链。

(武穴市再生稻基地。  耿文辉 摄)

田间连着餐桌   线上线下串起供应链

“你看,这就是祥云生产的磷酸一铵, 高档水溶肥料,你闻闻,没有味道,结晶像白糖一样纯净。”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华文介绍。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粮食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早在2016年,我们就提出了‘健康肥’的理念,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发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产品,得到了全国各地农户的广泛认可。”胡华文说,祥云化工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肥料)试点企业,生产的磷复肥产品为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国家环保生态肥料产品。今年,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复肥主业,聚焦磷化工、硫化工、氟化工、氨化工四大板块,迈向中国化工50强,冲刺百亿产值。

前端,在化肥、农药保供上发力;后端,打通物流、销售渠道。

“借用新东方老师的一句话: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我的微风,没有带你看过沉甸甸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想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抖音直播间里,蕲春银兴米业的主播侃侃而谈。

粮食产品一直是以线下超市、粮店等传统市场销售为主。银兴米业另辟蹊径,让珍米走进电商市场。董事长刘小颖说:“今年跟北京一家公司合作,他们的抖音团队进来后,我们每天销售额都达到了两万单,平均一天销售额在50万元,高峰时达到了150万元。”

随着产品销量不断上升,蕲春银兴米业今年在刘河镇、横车镇、大同镇、张塝镇等地扩建了2万亩种植基地,推动“蕲春珍米”品牌做大做强。

电商,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为黄冈粮食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谦益农业董事长李明攀带领团队网上售米,曾创造过2天卖出300万元的佳绩;罗田燕儿谷创始人徐志新触电网络直播,半年时间成交5600多万元……

线下,供应链也在延伸——

浠水县禾溢园农场将处理好的净粮卖到广东的中央储备粮库。农场负责人黄金安说,黄冈的稻米普遍重金属、镉含量非常低,品质好,但因运输成本大,在公开竞标中不占优势。为做活流通,禾溢园农场牵头成立粮食流通联合体,利用黄冈水运优势,联合各大市场主体,在福建、广东沿海发达城市建立云仓配货,将本地粮食通过运费低廉的水运系统,实现云仓配发到终端市场,提高粮食外运外销效益。

同时,罗田县投资3.5亿元建设大别山特色农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让智慧物流串起供应链。

随着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黄冈“鄂东粮仓”名片越擦越亮。

谷哥徐志新在直播间推荐产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燕儿谷的绿色食品——糙米。 (通讯员 覃建 摄)

祥云股份液体聚磷酸铵产品首次远销澳洲。


政策礼包给力“链”式发展

2021年9月17日,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第一条就是“毫不动摇稳定粮食(优质稻)生产”,具体措施如下——

1.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鼓励优质稻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建设和标准化生产,集成示范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对种植规模1000-2000亩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粮食生产主体给予8万元奖补;对种植规模2000亩以上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粮食生产主体给予10万元奖补。

2.扶持粮食订单生产。依托现有重点龙头企业,推动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金融保险联动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联动发展。对优质稻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粮食生产联合体奖补10万元。

3.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为农户提供机耕、机种、机防、机收及烘干等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散户提高优质品种率,提升水稻种植质效。对日作业能力500亩以上、总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的社会化服务主体给予5万元奖补。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设立200万元优质稻种子工程专项经费,其中100万元用于补贴种子企业储备救灾早稻种子,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100万元用于落实优质稻“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依托省、市科研院所,联合农业推广服务部门和市场主体,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服务支撑能力。


【记者手记】

“三链同构”保粮安

记者 瞿慧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重于泰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农人,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

要确保粮食长期稳定安全,擦亮“鄂东粮仓”名片,离不开产业的有力支撑。只有粮食产业全链条同步发力、紧密衔接,在稳定产能的同时,不断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才能进一步夯实粮食稳产保供根基。

令人欣喜的是,全市各地依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逐步构建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相互支持、链式发展的产业格局。粮食产业涌现出一批“产购储加销”龙头企业、一批名优品牌,以及一批一、二、三产融合的“网红”案例,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

坚持“三链同构”,黄冈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成势见效。


作者:
Copyright © 2019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主办: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10号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