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0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取得新成绩。全市有7家单位和7名个人分别获省人社厅、省档案局授予的2010年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三合一”制度编审、档案网站、档案宣传、学会等单项工作获得省档案局表彰。 【档案馆建设】 2010年,市档案馆建设纳入“黄冈市十二五”规划;黄州、团风等8个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列入全国中西部档案馆建设扶持规划。大部分县级档案馆建设勘察、规划、设计、选址、论证、报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档案接收和资料征集。至年底,市县两级档案馆共接收各类档案81504卷、8323件,全市市、县两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到1254561卷、187735件,资料172532册。团风县档案馆收集了黄湖移民工作档案21盒、照片档案386张;英山县档案馆征集了温家宝总理写给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初的信件一封,拷贝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习近平接见王金初的照片19张;红安县档案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红安记忆”、“革命历史”和“抗美援朝60周年”等特色档案资料征集,共整理征集特色照片3500张;龙感湖管理区档案馆征集到农场垦荒、知青下场等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利用和库房管理。全年全市共提供档案资料查阅73380卷次,37988人次。红安县档案馆出版了《红安百家姓氏源考》,龙感湖管理区档案馆编纂了《龙感湖大事记》、《知青岁月》;麻城市档案馆编纂了《麻城市25年人民代表大会资料汇编》、《麻城市档案利用效果选编》、《麻城同乡通讯录》等。红安县档案馆启用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室,黄梅县档案馆将“五祖仙山胜景图”、“侵华日军军用证券”等重要档案资料进行了仿真复制。市档案馆自动报警灭火装置项目获得市委常委会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全年全市11个县(市、区)档案馆开展档案数字化工程,数据录入108万条。市档案馆完成扫描4.36万幅;团风县档案馆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各县(市、区)档案馆积极上报信息,通过网站、简报、《湖北档案》杂志等形式发布信息3000多条。 【档案目标管理】 2010年,全市档案管理部门继续加强档案业务指导,提升全市档案达标水平,对拟达标单位进行系统指导,对重点达标单位如市公安局、信访局、国资委等单位进行上门业务指导。至年底,全市档案达标单位总数为230家,同比增加65家,其中获省特级8家,省特级复查8家,省一级34家,省一级复查33家。“三农”和社区档案达标情况。全市140个乡镇(街道办),档案目标管理达到省一级有4个,达到省二级有72个;全市4294个行政村,建档的有4122个,达到规范的有2203个;社区建立档案的有37个。 【专项档案业务】 2010年,市档案局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机构改革、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专项档案工作,初步取得成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7月27日,市档案局联合市发政委、住建委召开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下发《关于加强我市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的意见》,对2008年至2010年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与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专题调研,摸清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情况,并建立重点项目登记、监管、专项验收等专项台账。印发《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档案工作的意见》,成立2个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先后20多人次到6个协会、劳动、人事局等机构撤并单位进行档案改制专项指导和业务咨询。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服务。市区两级档案部门配合全市中心工作,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为“四城联创”提供服务。市档案局派出7名干部,到“四城联创”办公室承担收集整理全市各部门创建活动档案资料工作,已接收整理档案资料1500余件。派出干部到中国 黄冈大别山旅游节节会筹备组,收集资料、字画,整理图片、视频,配合节会筹备组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执法与宣传培训】 2010年,市档案局加大档案执法力度,落实档案违法案件季报制度,全年共上报违法案件278起。市档案局对市直159个市直单位开展会计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并对2009年度档案执法检查中被列入限期整改的18个单位进行复查。同时,市档案局还加大和培训力度,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和干部能力。全年共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38篇(条),编制简报28期,网站发布信息319条,开展培训6期298人次,业务指导789次,参加湖北省第三届档案学术论坛并提交论文31篇。先后举办档案目标管理和规范管理培训班、市区档案干部持证上岗培训班和全市特殊载体档案管理暨宣传工作培训班,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全市共有11个单位和个人获得表彰,市档案学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党史编研与遗址普查】 2010年,市委党史办先后完成《中共黄冈历史》第一、二卷,《湖北省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汇编》、《红色黄冈——党在黄冈90年辉煌历程》的资料征集和编写任务;启动《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组织史资料》(第五卷)资料征集工作;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革命遗址782个,拍摄现场照片5000多张,形成革命遗址普查报告11篇,黄冈市革命遗址数量、普查、质量居全省首位。红安县委党史办在革命遗址普查中,成立专班工作114天,共完成21万字、600余幅照片的普查成果。中央党史研究室对该县普查成果给予肯定,并将其部分成果(《鄂豫皖红军医院旧址》)在《光明日报》上刊发。 【党史宣传教育】 2010年,全市党史部门拓宽宣传教育渠道,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9月24日至26日,市委党史办在黄州举办纪念刘少卿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市、湖北省等地新四军代表及李先念夫人林佳楣等一批老革命、老领导和老将军后代等200余嘉宾参加。参与做好中国 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黄冈慰问演出活动,围绕红色主题撰写节目解说词,并为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同时,开展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重点抓好“六个一批”的红色教育。即一批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批红色文化宣传资料、一批红色文化宣讲员、一批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使红色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教育的各个环节。全市党史部门以“陈潭秋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烈士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乘马岗纪念馆”、“红二十五军成立纪念碑”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为平台,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等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墓、凭吊遗址遗迹、参观纪念场馆为平台,加强对青少年的“老区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熟悉黄冈的历史和党的历史;以党史、宣传部门网站、电视台等阵地和党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校等形式为平台,推进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常态化。2010年,市委党史办先后在《黄冈日报》、《黄冈党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党史专题文章10多篇。红安县委党史办总结的党史宣传教育“四个一”作法在全省推广。黄梅县在《黄梅党建》网站开设《烽火岁月》、《风云人物》等栏目。据统计,全年全市党史部门走出去上党课、作革命传统报告共计300多场,听众达5万人次。黄冈市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的做法,得到省委的肯定,在10月14日召开的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秘书长刘树生代表黄冈市委作了题为《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精神站位》的典型发言。 【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 12月中旬,市委党史办在黄冈师院召开延安精神“进校园”现场会。市教育局组织市直各个学校负责人及学生代表1000多人参加活动,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和教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新华出席现场会上并讲话,对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做法给予肯定。 【机关建设】 2010年,市委党史办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塑造党史部门新形象。健全机关管理。制定和完善十二项工作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理事。改善工作条件。添置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现代化。加强干部培养。多次组织干部上党校、参加中央和省举办的党史业务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和外出考察等活动,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同时注重干部选拔,全年全市党史系统有8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基层党史部门建设。帮助6个县市党史办公室调整配强领导班子,恢复2个县市党史机构。继续做好基础工作。制定黄冈市“十二五”党史工作规划,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工作目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做好载体、平台和网络的建设。办好《黄冈大事》、《资政参阅》等刊物。聘请100名党史联络员,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党史研究力量,为开门办史开辟新路径。做好党史资料库建设和资料征集。投资近3万元对资料室进行扩建和改造,添置一批书籍和设备,建立资料档案,实现资料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市地方志办公室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2月17日,市地方志办公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咏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颁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刘善桥、刘雪荣、夏润祥等获悉后,分别致电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咏秋对全市方志工作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并对获得国家奖予以祝贺。市长刘雪荣在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上为市地方志办公室再次授牌,市政府并在政府全体会议上通报嘉奖市地方志办公室,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向市地方志办公室学习。黄冈电视台、黄冈日报等媒体连篇报道,黄冈日报12月25日还刊登《勤勉敬业、让志书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文章,详细介绍黄冈方志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省志办、各市的志办,市直各部门,县市区志办也分别致电致函祝贺。 【二届志书编修】 2010年,市地方办公室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力度,营造依法修志氛围,增强依法修志意识,强化工作措施,坚持进度和质量标准,加强业务指导、检查、督办,整体推进全市二届志书编修工作,全市二届县级志书编修成绩显著。领导重视支持。年度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争取市政府54次、67次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确保全市第二届志书编修工作按期完成。同时,两次政府常务会均相应解决了部分工作经费,保证修志工作正常开展。文件指导工作。3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志书编修进度确保志书质量的通知》,对整体推进全市二届志书编修具有指导意义。开展二届志书编修督查。4月,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对全市第二届县级志书编修工作进行检查督办的通知》,市政府组成督查组,责成市地方志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全市二届志书编修工作进行检查督办。督查组采取听各县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看各地政府关于研究地方志工作的会议纪要,督查方先工作经费是否落实、干部配备是否到位及各地志稿编纂进展和质量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检查结果在市政府政务督查通报上通报。强化工作措施。年初,市地方志办公室发文要求各县市区志办制订二届县级志书编修倒计时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措施。同时,对各地志书编修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全年发通报12期。 【志书评审】 2010年,全市二届志书进入评审集中期。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做好志书评审工作,完善评审流程、严格评审标准,做好评审工作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适时调整充实黄冈市志书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评委动态管理,全年先后调整评委3人,以增强评委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筹办评审会议。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每次评审会前均召开评审委员全体会议,研究布置志稿评审工作,强调评审意义,评委的职责和评审的要求,落实评审任务,组织协调志稿评审会召开有关事项。每次评审会达到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以会代训的目的。全年完成《麻城市志》(稿)、《罗田县志》(稿)、《团风县志》(稿)3部志稿终审,完成《武穴市志》终审稿验收。同时,市地方志办公室加强部门志编修指导。先后审批《黄冈公安志》、《黄冈广播电视电影志》篇目,组织完成《黄冈道路运输志》和《黄冈电信志》的评审。 【年鉴编辑与出版】 2010年,年鉴编撰工作继续坚持“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的指导思想,强化措施、依法编鉴、克难创新,实现年鉴工作新进步。继续完善日常工作进度碰头会、每周例会、业务会和责任编辑制、责任校对制、总纂负责制、质量奖惩考核等制度,年鉴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树立精品创新意识,提高年鉴质量。科学制定年鉴编撰方案,制发《黄冈年鉴撰稿规则》、明确撰稿要求,文稿质量逐年提高。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水平。年度组织一次业务知识考试,年鉴社干部均取得较好成绩。充实部分栏目内容。2010卷年鉴新增“民建”、“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邮政储蓄银行”、“华泰证券”、“长江证券”、“电子信息学校”、“东坡赤壁诗社”、“城市投资管理”等8家单位。11月,2010卷《黄冈年鉴》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计33个栏目,168家撰稿单位,刊录彩页148页,图片近2000张,计90万字。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完成中心工作】 2010年,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年度完成2010卷《湖北年鉴》(黄冈部分)20万字的组稿、撰稿、统稿工作;完成2010卷《武汉城市圈年鉴》(黄冈部分)12个栏目15万字撰稿任务;完成《湖北省志》地方志工作黄冈篇和省志 人物黄冈篇5万字的撰稿任务;参与做好“四城联创”工作,完成责任路段的卫生创建;开展扶贫、结对共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7 1期间,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向黄梅县五祖镇贫困户捐款捐助物折款近1万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