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 【重大项目建设】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黄冈长江大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建设。“三大”项目建设总投资92.1亿元,至年底,已完成投资12亿元。2月8日,举行黄冈长江大桥开工仪式,至年底两个主塔墩围堰均封底,并展开主塔承台施工;4月29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已开工的路口特大桥和江北引桥特大桥总计成桩1965根,完成墩台35个,开始墩身浇注;黄鄂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并于12月26日举行开工仪式。大别山旅游公路建设。该公路全长458公里、计划总投资14亿元,已完成投资1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86.4%。其中:完成路面260.7公里,占计划的70.9%;完成路基土石方99.2%;完成大中桥21座、小桥42座分别占计划的91.3%、100%;完成涵洞1310道,占计划的100%。码头建设。武穴亚东水泥专用码头已完工,武穴件杂货码头、黄冈国盛综合码头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黄冈楚江物流码头、黄州禹杰物流码头、黄梅小池综合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海船舶重工、南华江北造船、江润造船、鄂海造船等多个造船企业落户黄州。 【公路建设】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城乡路网建设,全市实现高速、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新进步。高速公路建设。7月、9月,麻城武汉高速公路西段、鄂东长江大桥及其江北连接线相继通车,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三横一纵”高速公路主骨架。至年底,全市境内已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480公里,居全省第2位,全市高速公路密度2.7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全市“3090”建设目标。(即:从县城到高速公路入口、到火车站、到港口码头不超过30分钟快车道;从县城到黄州、到武汉、到机场不超过90分钟交通圈。农村公路建设。全年完成通村和通垸沥青水泥路158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累计1.27万公里,实现全市4615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全年全市投入3.6亿元完成国省干线路面大修238公里,占年计划108%,中修173公里,占年计划211%,全市干线公路路容路貌得到改观。黄上公路上巴河至杨鹰岭段路面大修工程完工,并于11月10日举行黄上公路全线竣工通车仪式,实现黄冈城区与高速公路、城区干线路快速对接。 【交通运输与工程质量】 全年全市共查处超限车辆8400多台,卸载超限车辆5500多台,卸载货物1.5万吨,超限超载车辆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船舶安全面达100%,无重大水路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交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重点工程监督覆盖面达100%,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一般工程抽查合格率达96%。 【公路建设】 全年大别山红色旅游交通示范区公路建设计划总投资13.89亿元,至年底已完成投资12.63亿元,其中二期路面工程完成投资4.4亿元。全年路面计划367.45公里,已完成底基层345公里、基层300公里、面层300公里,分别占计划总量的93.89%、81.64%和81.64%。完成黄上公路四期改建工程路面11.149公里,黄梅黄标线大胜至105国道关山一级公路路面4.6公里。黄州区东湖村至唐家渡一级公路8公里,完成路基8公里、路面3公里。完成省道梅武线大金至石佛寺段一级公路4.61公里路基,二期路面正在实施。龙感湖互通一级公路路基桥涵工程已开工建设。 【公路养护】 全年全市计划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大修220.8公里,中修81.8公里。截止11月底,完成路面大修249.6公里,中修172.7公里,分别占计划的113%、211%。全年计划完成危桥改造工程65座,其中续建48座,新建17座。至年底已全部完工。 【路政管理与规费征收】 2010年,全市公路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加强路政管理。全年路政案件查处率达98%,结案率达95%,执法文书使用率达100%,案卷合格率达98%,无行政败诉案件。全年全市收取路产赔(补)偿费260万元,行政处罚金780万元,上解率100%,无挤占挪用、坐收坐支现象。至年底,全市查处超限运输车辆16903台次,卸载10377台次,卸载4.7万万吨,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以下。通行费征收。2010年9月18日,南湖收费站禹王收费点阳枫车道实行撤除。全年完成公路通行费收入34965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机构组建】 为贯彻落实省编委2009〔80〕号文件精神,安置黄冈市征稽人员和发展交通物流事业,市编办下发《关于设立黄冈市物流发展局的批复》。2010年4月30日,黄冈市物流发展局挂牌成立。 【“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 2010年,市物流发展局成立“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抽调专人,开展资料收集、调研和规划撰写。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并邀请专家教授对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年度编制完成《黄冈市“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知识学习培训】 2010年,市物流发展局组织对全市物流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物流知识学习培训,采取专家教授集中授课、定期集中学习、自学、组织人员参加省局培训等形式学习培训。年初从市局及各所抽选24人参加省道协主办的“物流发展工作上岗证暨物流资格证培训班”,学员表现优异,有20余人获得先进个人,市局获先进单位。 【公共物流消息平台建设】 2010年,市物流发展局对全市物流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人员操作技能。同时,各地通过调研,分别对物流企业进行走访,按照物流信息录入要求,将企业名称、法人、注册资本、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信息在《湖北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录入,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信息录入任务。 【政风行风建设】 2010年,市物流发展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十佳”活动、接受“人大评议”活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分组走访工商企业,向工商企业主宣传交通政策和发展成果,解答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征求对交通物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年度走访工商企业450多户,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道路运输与客运管理】 市运管处会同黄州区运管所,制订东华客运站启用方案,关停黄州城区临时载客的“三站两点”,3月18日,东华车站开业,当日接纳进站车辆158辆,运送旅客1900人次,城区内道路旅客运输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全市共实现道路旅客运输客运量906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6.03万人公里。春运期间,全市共投入运力4850辆,组织应急运力100辆,累计发班34万班次,运送旅客640万人次。全年实现货运量1550万吨,货运周围量12.49万吨公里。 【站场建设】 2010年,全市完成站场建设投资3605万元。其中,团风客运站已交付使用,蕲春客运站装饰完工,英山、麻城客运站主体工程完成。武穴客运站征地、“三通一平”已完成,罗田、红安货运站均完工。建成五级乡镇客运站13个,候车亭235个,招呼站600个。 【运输市场监管】 2010年,全市共出动稽查人员210人次,检查车辆1700余辆次,查处违规经营车辆800余辆。全市共接道路运输信访投诉139起,处理138起,1起查无事实。全年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按照运输企业信誉考核办法,共考核货运企业14家,有12家达到3A,有2家达到2A,考核客运企业22家,有6家达到3A,有16家达到2A。全市11家二级以上客运站均达到3A标准。 【《黄冈道路运输志》通过评审】 5月25日,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6位评委对《黄冈道路运输志》稿进行评审,8月1日,市地方志办公室批准同意出版。该志书是境区内第一部道路运输志,全志共计70余万字,由市委书记作序,市长、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为志书题词。 【黄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 2010年,黄冈市政府与武汉铁路局组织建设、施工单位,正式开展黄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并开通使用。黄州站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分别于2008年10月和2009年和5月通过铁道部审查批复。项目总投资2.1亿元,地方配套出资0.8亿元,铁路部门出资1.3亿元。新建站房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最高可容纳2500人;新建2.4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拥有8米宽旅客进、出站天桥各1座;建设适应动车组客车停靠高站台2个;新增到发线1条。 【推进武汉新港铁路黄冈段项目建设】 2010年,市铁路办为推进武汉新港铁路黄冈段早日开工建设,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制订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规划,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工作专班组建。设立由发改委、铁路办、规划局、国土局、城投公司、公安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黄冈市支持武汉新港铁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承担项目前期和建设期间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行业管理。确定市铁路办对路地合资的武汉新港铁路黄冈段实行行业管理,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工作。明确投资主体。市政府授权明确市城投公司作为武汉新港铁路黄冈市参股出资人代表,与武汉铁路局等单位签订《合资建设经营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合同书》,参与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并以提供土地入股的形式置换5000万元资本金(按黄冈市地拆迁补偿额度)并落实到位。至年底,该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完成,通过铁道部审查。 【码头规划与建设】 2010年,全市港航海事系统累计完成港航建设投资1.56亿元。全省水路交通重点工程黄冈巴河航道疏浚工程完成,黄州唐家渡综合码头已完工,武穴件杂货码头、黄冈国盛综合码头已开工建设,黄州禹杰物流码头、楚江物流综合码头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工作;浠水河航道疏浚工程、蕲河航道疏浚工程、中粮集团物流码头、黄州祥宏物流码头等项目工可报告已经完成,进入各专项报告编制和审查。团风县罗霍洲一期开发的2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已完成工可初步设计以及防洪、海事、航道、环保、土地等批复,并与投资方湖北加美路桥签订投资协议。 【水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0年,全市港航海事系统加强水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全年辖区内未发生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全市船舶安全面达100%,各项安全指数均控制在省、市局年初下达考核指标内。开展工程船专项整治。市港航局针对巴河、浠水河水域采矿工程船安全生产中存在各种隐患,年初下发《关于加强长江支流水域采砂工程船水下施工作业管理的通知,加强采砂工程船安全管理。举办内河工程船船员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和五等驾驶员培训班,年度培训工程船船员166名,工程船船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组织长江干线内河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全年发放证书800余本。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全市共检查内河、湖泊、水库渡口107处,水运企业22家,港口经营企业22家,泊位47处,发现一般隐患19处,下达整改通知书80份。督促调整超龄渡工6人,责令停航破旧渡船5艘,向县乡政府发送安全建议书7份。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全市完成渡口达标改造任务16处,完成老旧渡船改造4艘,正在建造16艘,组织检验船舶968艘,船用产品970件,审图128套。 【招商引资】 市港航局组织市直及沿江6县市区参加省政府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武汉新港香港招商活动。市直及沿江6个县市政府共策划项目24个,总投资272.55亿元。其中,签约项目7个,投资61.63亿元。推介项目17个,投资210.92亿元。其中推介沿江港口码头项目6个,投资额达56亿元。 【窗口服务】 2010年,市港航局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证照中心完善“集中受理,内部运转,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印制《黄冈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指南》,细化市局16个行政审批项目46个许可单项,明确许可项目申请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以及收费依据,为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供优质服务。全年吵心窗口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共计1641件,办结率达80%。其中,出证许可874件,不出证许可418件,不予许可37件。受理咨询1000多件。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管理 【通行费征收】 2010年,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共征收通行费5525.07万元,占年计划的104.25%,日均收入15.14万元,同比增长4.73%。车流量261.98万辆,日均车流量7178台次,同比增长8.35%。规范收费管理。坚持以微笑服务、规范礼仪、文明用语服务司乘人员。加强收费监控,对收费员进行录像取样抽检,及时掌握收费情况。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抵制“人情车、关系车”,打击车辆违规“偷、逃”费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员工学习收费法规、假冒军警车识别技巧,开展收费“百万元无差错、创金(银)牌收费员”技能练兵活动,摸索出一套快速报价、快速操作、快速找零币、快速打印票据的收费操作流程,有效提高操作准确度,降低长短款率、误判率,收费员工业务技能、服务质效得到提升。坚持收费现场文明用语、唱收唱付、环境卫生、服务礼仪,便民措施“五到位”,为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便捷服务。创新监管手段。引进第三方暗访评价机制,不定期对收费现场和服务满意度进行暗防检查,科学评价。并从机关团体、大专院校、新闻媒体和服务对象聘请22名社会行风监督员,对收费政策执行、服务质量和守法遵纪行为进行监督。同时,还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桥梁养护】 2010年,市大桥局以“迎国检”为动力,切实抓好桥粱养护,确保桥粱健康运行。全年完成全桥防雷检测及桥梁专项检测,重点对大桥防雷设施及索梁锚固区、锚头、桥塔与拉索锚固区等部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大桥运营情况正常,结构工作性能良好,被评定为一类桥梁。同时,对大桥进行第12次运营健康观测,对主梁标高和搭顶偏位、斜拉索索力、主梁应变、主梁纵向位称、温度场等进全面观测,结果表明大桥整体受力及线形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大桥路政安全管理】 2010年,市大桥局全面加强大桥路政安全管理,确保全桥安全畅通。依法依规办案。全年共办理路产赔(补)偿案件690起,收回路产赔(补)偿费13.76万元,结案率达100%,索赔率达98%,有力维护了大桥的路产路权。设立治超执法点。坚持路警、部门、业主联动,实行执法依据、执法标准、办事程序、工作规范统一,形成一站式服务治超新模式。加强安全监管。加大桥梁安全巡查力度,对全桥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强化桥梁安全预控,确全桥安全畅通。 【大桥专项借款兑付】 2010年10月10日,由省财政厅超调资金3000万元,鄂黄大桥管理局全面启动鄂黄长江公路大桥专项借款利息和剩余本金兑付。至年底,共兑付大桥专项借款利息2595.95万元,占应兑付利息的73.4%。兑付本金147.95万元,累计共兑付本金7363.80万元,占应兑付本金的95.1%。大桥专项借款本息兑付9959.75万元,战应兑付本息的88.3%。 【无线电管理宣传】 2010年9月,是全国无线电管理第一个宣传月,市无线电管理处根据上级要求,在全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件》、《湖北省无线电管理条件》及无线电管理法规宣传月活动。活动中,结合黄冈实际,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介进行宣传,共制定《条件》宣传口号19条、悬挂宣传横幅16条、粘贴宣传标语52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发送无线电管理公益宣传短信210多万条,举办宣传专栏2期。较好地完成了宣传任务。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无线电管理工作在黄冈市的认知度和透明度,有力地推动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电波监督检查】 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为了维护全市空中无线电波秩序,保障合法无线电用户通信安全,本着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全年在全市开展各项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检查活动。共实施各种监督检查1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执法车辆12台次,对30余家销售无线电终端设备的单位进行为期12天的监督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制止了非法销售、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行为,遏制了各类非法设台现象,维护了合法台站的有效权益。 【频率台站管理】 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按照省移动通信基站管理规定,对市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新设基站进行核查和抽测,对部分小灵通基站进行清检,对省办抽检不合格的基站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在台站管理及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台程序和时限,严格设台规定和要求,保证设置台站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全年共受理无线电业务及业务咨询31起,其中设置无线电台业务5起,设备封存业务8起,干扰投诉及业务咨询18起。已办理设台15个,设备封存49台套,排除并查处干扰6起,核查并抽测无线电台站27台套,查处了违规设台、滥占频率的行为,维护合法电台良好工作环境。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处按照省无委办及黄冈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全市广播电视无线电台(站)清理整顿工作,通过专项清理整顿,全市已清理登记广播电视台(站)共计43台套。其中:调频广播电台14套;中波转播台12套;电视台17台套。广播电视台(站)全市除黄州区和龙感湖农场外,均已设立广播电视无线电台。为当地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防汛通信保障】 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处在全市防汛期间,全面部署安排无线电防汛抗旱通信保障工作,及时防汛通信保障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与相关部门及各科站签订责任状。做好无线电频率的指配和协调,并深入市防办和主要防讯部门,发现并帮助解决无线通信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全市汛期无线电通信安全畅通。 【无线电通信服务】 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处先后与公安、教育、人事、司法、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完成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黄冈市公力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全国司法资格和医师资格等重大考试保障工作。全年出动人员26人次,动用设备45台(套)次,捕捉可疑信号23个,技术阻断16个,协助公安部门抓获作弊团伙2个、涉案人员28人,收缴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12台(套)。 【无线电监测检测】 2010年,市无线电管理处重点加强固定监测站的监测值班,每天坚持定时开机监听,敏感时期及重大节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全年共监测监听2853小时,发现不明信号3个,查实信号3个。不定期出动移动站加强巡逻监测,对辖区内频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全面掌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设台和擅自使用频率行为,为全市境内民航、铁路、水运、气象、森林防火、防汛指挥等重点无线电频率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市处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3次移动通信基站和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专项检查测试活动,共检查测试单位8家,检查测试各种无线电发射设备78台套,发现擅自设置使用的手机信号屏蔽器70部。同时,配合省监测站和武汉铁路局对武合高铁沿线非法无线电信号进行测试和排查,对麻城大别山电厂擅自使用对讲机实行监测和查处。利用技术手段打击各类违法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行为。 【业务经营】 全年实现函件收入1513万元,收投函件288万件,同比负增长43.07%,其中国内平常函件241.9万件,给据邮件21.55万件,机要邮件0.83万件,账单19.71万件;武穴、麻城、蕲春三县市启动书信比赛,开发罗田天堂寨风景区门禁系统,全市相继开发消防台历、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省级模范环保城市竞赛幸运卡、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幸运卡等项目,蕲春局开发医保账单,市局开发“十佳三差”单位调查函。全市报刊流转额达5188万元,同比增长11.1%。实现集邮收入1424万元,同比增长37.8%,举办《黄州寒食帖》、《中医药堂》邮票首发式,预订邮票10693套,预订年册5456册。全市代办联通放号7.3万号,在网短信用户数量达20万户,包件实现收入277万元。全市新增签约电费绿卡户35.73万户,累计达51.98万户,全市(大口径)邮储余额达112亿元;代理新单保费5.11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代理国内汇票22.46万笔,实现汇兑收入199.8万元;完成实物传递、物流配送952.7吨,实现代理速递物流结算收入491万元,同比增长35.9%。全年销售肥料1300吨、配送酒水2.4万件。 【内部改革】 2010年,市局推进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股份制改造,邮政企业、邮储银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分业经营专业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明确全市邮政二类支行5年改革方案。全市30个重点邮政支局实行市县共管。 【企业管理与能力建设】 全年全市维护更新组织机构库信息和基础名址信息近6万条,农村行政村信息录入率和城市单元住处录入率分别位于全省前列。全市专兼职营销员141名,占从业人员比重7.19%,组建营销团队23个、函件BIU团队1个,累计开发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大客户3家,20万元以上大客户10家,10万元以上大客户17家。改造骨干网点25处,新增ATM2台,建设代理保险专柜58个,全市邮政ATM柜员机数量居全市金融机构第1位。优化沿江县市邮运网络,增加邮件进出口频次。全市综合用户满意度达90.56分。企业管理。全市邮政系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归集,加大欠费清收,推行网点损益核算,加强离任审计、业务资金审计和骨干网点工程审计。全年各邮路累计安全行驶119万公里、转运总包42万袋(捆);省市间电路由6+2变成6+6+4;市、县、支局三级建成OA系统,实现日管理和办公信息自动化;省市间网络可用率100%,县市间网络可用率平均99.94%,全市ATM完好率97.83%。 【网络升级】 2010年,黄冈分公司加大网络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提交《关于实施十大信息工程,服务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专题报告,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转发全市执行。全年电信黄冈分公司累计投入十大信息,工程建设资金5亿余元,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综合通信实力、技术层次、服务水准等均达业界一流水平。全市天翼移动覆盖率由65%提升到99%,覆盖全市100%乡镇和行政村;天翼3G网络覆盖全市100%县城和95%乡镇。 【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黄冈分公司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民电话通信、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建设。全年全市完成站点建设3927,建设规模占全省25%。至年底,全市有100%乡镇和98%行政村接通宽带互联网,100%乡镇和95%行政村接入农村党教点。 【信息化应用】 2010年,黄冈分公司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提升黄冈城市综合功能。至年底,市直部门接入专网90多家,基本实现政府公文网上流转。同时联合市公安局建设“警务通”和“平安城市”项目。通过“警备通”手机,公安干警可上网查询和核实人口、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网上追逃、被盗抢车辆等综合信息,提高了办案效率。 【数据业务】 2010年,市移动分公司拓展营销方式,提高经营发展综合效益。联合黄冈门户生活网、黄冈校园网、黄冈人民广播电台及黄冈公汽等媒体,开展数据业务营销。2010年度黄冈移动分公司在全省率先推出“民生邮箱”,读邮箱将移动139业务与用户生活各类费用账单相结合,成功开发以提供各类政务信息、民生信息、便民服务、娱乐信息、行业信息等内容账单邮件发送系统。该系统方便各类民生资讯及信息发布和查询,得到用户的普遍好评。 【客户服务】 2010年,市移动分公司关注服务细节,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用户人性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启用分步停机服务策略,提前通过营业厅公告、短信群发宣传、电视飞字等途径向客户宣传,提升客户使用感知。同时根据业务流和业务量,采取合理布局弹性排班,分批组织客服中心与窗口服务人员开展岗位交流等活动,提升服务水平。 【创建移动“平安校园”】 2010年,黄冈移动分公司推广“校信通+专线+视频监控”模式,创建移动“平安校园”,实现“打造平安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8月18日,黄冈无线视频安全系统“平安校园”现场会在蕲春县召开,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领导及全市40余所学校校长受邀参加现场会。“平安样园”项目让学校、老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传达学生平安信息,实现学校和家长全方位沟通。 【网络建设】 2010年,黄冈移动分公司以支撑市场发展、提供优质网络服务为目标,实施网络全方位优化。县市城区覆盖优化。针对城区基站基础信息不够全面,过覆盖现象和路测指标有待改进的情况,全年市分公司对黄冈城区、浠水、蕲春、武穴、黄梅、麻城县市进行专项优化天线,黄冈城区及县市城区过覆盖现象和切换次数明显减少。加强校园资源投入,增强高校校园通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传输网规划三级会审制度,提高线路路由、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本地网骨干层/汇聚层光缆线路维护水平,重点预防鼠害和车辆挂断光缆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网络建设】 2010年,市联通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基站,3G网络已覆盖全市城区及重点乡镇。联通3G用户可享受手机高速上网、视频电话、移动定位和手机电视等多种通信服务。继续深化2G网络覆盖,城区网络覆盖率99.88%。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资源投入,农村有效地区网络覆盖率高达98.2%。实施2010规划查勘并开通2G/3G室内覆盖41处,新建WLAN热点2处,完善移动网络。融合优化固定网络,固定网投资实现全市覆盖。 【市场营销】 2010年,市联通公司规范营销网点建设标准,完善渠道星级评定机制,提升网点形象和能力。加强销售网点管理,合理布局市场营销渠道。全年城区新建卖场4家,改造卖场2家,乡镇新建及改造标准营业厅24家,有效性便利性服务网点1500个。推动区域营销中心经营转型,提升自营厅效能。按照国家扩大内需要求。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肯定。全年公司业务发展增长率超过20%,用户规模达50万户。 【客户服务】 2010年,市联通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服务促发展”的宗旨,构建与全业务经营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做好各项业务服务支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对营业厅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规范的监督检查,提升客户感知。优化客户诉求流程,重点解决影响客户感知的热点问题。加强服务创新,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满意率。 【信息化应用】 2010年,市联通公司与有关部门开展平安城市项目建设合作,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联通“农业新时空”项目通过与农业、畜牧等农口单位的合作推广,创建联通助农平台,定期发送农业、畜牧科普、气象等信息,协助开展相关科技下乡课程。“和谐校园”项目搭建推进家校间信息交流平台。推广企业信息化应用,保障“大别山火电厂”、“武英高速”、“大广高速”等项目,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本栏目责任编辑: 本栏目责任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