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镇建设

  【概况】 2007年,全市城镇建设完成总投资约9亿元,开、竣工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00多个。其中,黄冈市区建设完成投资3.21亿元,开、竣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建筑业产值158亿元,实现增加值42亿元,利税12.45亿元。完成房地产投资23.33亿元,其中市区8.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1%。全市商品房开工面积272.7万平方米,预售面积约154.9万平方米。建委工作获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市建委被建设部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厅评为全省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四城联创”百日整治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在市人大评议工作中获得第二名。自来水公司、环卫局和罗田县、麻城市等6县市建设局,获得全省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市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68亿元。全年完成建设项目6项,即退池还湖31.4公顷,打捞清运湖体垃圾100余吨,疏浚淤泥27万立方米,整体搬迁东湖珍珠养殖基地,改造连心桥,新建八仙嘴桥。在建项目4个:即东坡大道起步区栈桥工程、遗爱湖景观区、黄州大道起步区、护岸景观绿化工程。二是路网建设工程。年初,市委、市政府将黄州大道、赤壁大道、西湖一路东段、东坡大道南段、新港二路、湖心路、环湖路、文峰路、新港大道南段九条道路改造配套黑化工程列为政府八件实事之一。九条道路全长28公里,面积56.6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共修复破损路面10万平方米,压浆补强路基6.75万平方米,刷黑主路面24.1万平方米,安装站(卧)石3.1万米,改造排水管网1.1万米,新铺人行道4600平方米,新建港湾式公交站点10个,完成建设投资1.5亿元。三是污水治理工程。该项目于1999年立项,2007年开工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5万吨污水。当年完成污水收集管道铺装9.8公里,两座污水提升泵站主体建筑工程基本完工。厂区治污设备已采购到位,厂区土地吹填平整完成。四是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日清运320吨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垃圾处理场二期扩建工程3.8公顷,场区内房屋、围坝建设小巷全长10322米、面积43072平方米,改造排水2217米,投资616.5万元。六是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新铺设供水管网1000余米,维修主路面5000多平方米,新铺装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清掏下水道6万米,新铺设天然气干管90000米。
   【城区管理】 2007年,市建委组织各职能部门加强环卫、客运、供水、供气、市政等管理和城管监察执法,确保公用事业安全平稳运行。全年纠正各类违章4.8万余人次,拍照取证3436起,立案处罚2263起,办理行政案件616起,抓获“制癣”人员33人,清除小广告和电话号码8600多张(条),取缔非法乱建标牌474块,拆除违规棚亭158家、6750平方米,拆除横幅及残留物2800余条,清运垃圾杂草3500多吨,基本实现了“十无”目标(即无乱泼无乱倒、无乱贴无乱画、无乱摆摊设点、无出门出店经营、无乱停乱放、无乱拉无乱挂)。
   【建筑业】 一是建筑业产值提升。全市全年建筑业产值158亿元,实现增加值42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86%,实现利税12.45亿元。二是队伍实力增强。全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增加到280家,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9家、二级企业108家、劳务企业45家,全行业从业人员30万人,占全省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2.2%,黄冈建筑业队伍规模、资质级别和建筑业产值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第二。三是专业品牌业绩突出。全市窑炉企业已发展到26家,其中一级1家、二级25家,窑炉业产值达到11.5亿元,其中外埠(省外)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保持在95%以上,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新疆、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华夏窑炉全年产值达到2.7亿元;中洲窑炉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台成套高科技工业窑炉产品。团风县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称号。四是建筑市场优化。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发展”为目标,建筑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初步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筑市场准入,实行注册备案制度。项目招投标,实行招投标资格预审和电子评标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质量监督检测制度、分户验收制度。开展“质量月”和“安全月”活动,组织建筑工程“大别山杯”和“楚天杯”创建活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分等级的不良行为记录考核扣分办法,建立网上不良行为信息发布和报送系统。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程序、规范的管理使全市建设市场实现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公开招投标率、施工许可率、竣工验收率、质量安全合格率6个100%。五是扎实推进建筑节能。举办鄂东南六市新型墙体材料暨建筑节能产品设备展示会,召开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大会2次,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25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册,悬挂横幅300余条。从项目立项、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和房屋销售等环节把关,初步形成闭合管理机制。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开展节能示范项目(小区)建设。
   【房地产业】 2007年,黄冈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91.7%,其中:市区完成开发投资8.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1%。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为9.0%。全市商品房开工面积27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2%;房屋竣工面积13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0%。其中,市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约1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0%;房屋竣工面积5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9%。全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预售面积约1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78.3%。其中,市区实现商品房屋预售面积约48.6平方米,全年全市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152.8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为55.59万平方米,预售面积与批准预售面积比值为0.92:1。为加强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全年全市共对2100多户最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0多万元。市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征地已落实,于12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占地面积95亩,可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10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经济适用房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可解决城区6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同时对市区居民住房状况进行普查,调查工作在11个县市区同时进行,抽样调查户数85912户,调查家庭人口320385人,住房面积1016.56万平方米,户均118.33平方米,人均31.73平方米。其中:市区抽样调查户数16043户,住房面积175.45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109.36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32.26平方米。
   【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是编制村镇发展规划。组织专业人员修编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重点镇建设性详细规划95个。按照“科学规划建村、特色产业富村、公益事业兴村、民主决策治村、居住环境美村、乡风文明和村、领导班子强村”的要求,做好试点示范村庄规划编制,全市共4199个行政村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有729个村完成现状测量,有651个村完成规划设计,96个省级示范村规划设计全部完成。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为重要内容。全市小城镇全年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00多个,投资近亿元。三是宣传、资金服务。向全市4000多个行政村免费发放《湖北省农村住宅优秀设计图集》4325册,免费发放村庄建设“一书一证”15000份。全年市建委共争取“百镇千村”建设补助885多万元,启动“十镇百村”第二批96个示范村建设工程。
   【建设执法】 全年全市建设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20起,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起。无一例行政诉讼案件,无一例错案,行政复议案件审结数和受理数明显增加。为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提高行业执法水平,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市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管理。建立过错追究制。市直建设部门10个执法单位相继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城管支队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淘汰9人,其中周淘汰2人,半月淘汰2人,月淘汰5人。经过学习培训重新上岗9人。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建立由建设、司法和有关部门组成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建立工作保障机制。将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经费纳入建委财政公用经费测算,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提供支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全市建委部门不定期开展以案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旁听案件审理等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减少行政申请复议案件发生。建立行政复议工作程序。着力抓受理关、审核关、调查关、听证关、抓调解关、决定关、执行关等六个环节。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建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统计报告制度,要求各执法单位和部门定期对案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徐 宏)

城市规划管理

  【概况】 2007年,市规划局围绕“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的总体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直服务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先进单位”。
   【规划编制】 市规划局先后完成《黄冈城区住房建设规划》、《黄冈工业园区规划》、《黄冈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黄冈城区公共设施选址规划》、《黄州大道景观规划》等10多项规划编制以及市区9条刷黑道路的市政设计工作。完成《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向市政协、市人大和黄州区的征求意见工作,补充部分基础性资料,委托省规划设计院编制《遗爱湖周边地区概念性规划》。组织评审《黄梅县城市总体规划》和《蕲春县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宣传】 2007年,市规划局出版《规划简报》12期,利用媒体宣传、报道专项规划行政执法28次;召开“市区房地产规划管理座谈会”、“市区规划管理工作座谈会”等大型座谈会6次;4月份,举办“中国城市发展与创新论坛”,邀请建设部、中科院、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做专题讲演;6月份,邀请建设部新农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兵弟在市委党校做专题报告,扩大规划社会影响;12月份,全系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活动,分别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上推出城乡规划法宣传专版。
   【规划管理】 2007年,市规划局制定了《黄冈市规划局行政执法监察暂行办法》、《黄冈市规划局规划、测绘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报请市政府出台《黄冈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协助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346.76万元。坚持民主决策,召开规划委员会全会3次、规划委员会专题会9次、专家咨询论证会2次,规划审批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坚持政务公开,执行项目批前批后公示制、听证制,全年建设项目批前公示62家,批后公示66家。严格“一书两证”制度,8月份,在英山县召开全市“一书两证”发放及管理工作会,全年共受理报建资料600余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93份,面积255公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副本392本,面积126.97万平方米,办理管杆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22744平方米;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年完成普查测量标志410个(三角点171个、水准点211个、GPS点28个),受到省测绘局肯定和嘉奖。
   【规划执法】 4月24日,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号,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开展查处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顿队伍、明确责任、健全考核机制等方法,提高规划监察执法工作效率,促进“五率”(巡查发现率、停工制止率、程序到位率、执行率和结案率)有效提升。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391起,查处违法建筑面积达到12.95万平方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62起,组织参加强制停工117次,拆违23次,拆违面积达4930平方米,公开曝光报道90多次,在局规划网站上通报170余件。
   【服务经济建设】 2007年,市规划局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服务黄冈经济建设。围绕“五大重点”、立足于“五个重视”(作风建设、工作规范、长效机制、廉政建设、服务承诺)、促进“两个转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事后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实现“五个提高”(服务质量、审批效率、管理水平、责任意识、社会信誉)。重视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坚持服务“零障碍”、“零收费”,对招商项目的选址、勘测、规划设计、土方测算等服务工作,全部予以免费服务。全年为北京汇源集团等30多家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提供优质规划服务。(周晓平)

环境保护

  【概况】 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基本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辖区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一类区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百分率达8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级A声级为48.2分贝。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全省第七次环保大会召开和国务院、省政府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出台后,市环保局及时向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室汇报。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黄冈实际,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环保会议精神。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坚决”,即:坚决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决治理污染,老企业不治理就关停;坚决对新上项目进行环评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营)。2月9日,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签订责任状,出台《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成立市环委会,编制《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并将考核前三名的县市区列入市政府全会表彰。大会要求在招商引资及矿业开采过程中把环保摆在第一位。市委制定出台《黄冈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方案(试行)》,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对各县市领导班子成员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中(100分)环境保护占40分。
   【环保专项治理】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委、市政府召开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小水泥”、“小造纸”、城市污水“三个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三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列出工作进度和关闭“小水泥”、“小造纸”,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时间,明确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开展饮用水源整治、工业园区清理、违法项目严查和放射源处置等4项行动。初步规范全市11个县市区城区饮用水源地18个取水口,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14个工业园区环境问题初步得到整治。全市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86%,“三同时”执行率达52%,全市60家放射源、射线装置等涉源单位进行申报登记,受到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环保宣传教育】 市环保局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楚天声屏报》上开辟环保专栏,定期向社会宣传国家和地方环保方针政策、环保法律法规,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等。在《黄冈日报》登载市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国务院、省、市政府《决定》编印成册,发到全市乡镇村。联合市科协、黄冈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互联网和《黄冈日报》上开展环保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并在黄冈电视台现场直播。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协社会法制和环资委、团市委开展《黄冈十大环保突出贡献者》和《黄冈十佳环境友好企业》评选活动。同时配合省6部委局开展《湖北省十大环保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积极参加《行风热线》,提高公众参与环保意识。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市有2所学校被省表彰为省级绿色学校,并向国家推荐表彰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
   【环保队伍建设】 市环保局抓好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和能力五大建设。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及县市区环保局长,先后多次集中到黄州听取市委宣传部和市人大办理论专家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江泽民文选》的辅导报告以及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讲座。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即比学习,看思想素质是否提高;比工作,看任务指标是否完成;比廉政,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比创业,看每件实事是否落实;比贡献,看工作政绩是否突出,从而激发干部职工想事、干事、成事的积极性。
   【服务发展环境】 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市环保局针对服务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来了就办、晚上加班办。受到市直区直单位和企业的好评。同时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个领导成员联系一个县市区,挂点一个企业,服务一个项目,实行一对一、一帮一的挂点服务。(项高齐)

园林绿化

  【概况】 2007年,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坚持以创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四城联创”活动和遗爱湖公园建设为契机,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湖九路”工程建设】 2007年,遗爱湖公园规划建设和城区9条主干道刷黑被列为市政府承诺的8件实事之一。遗爱湖公园建设是黄冈市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工程,它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计划投资2亿多元。一是完成设计招标。该项目自2006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市园林局于元月22日组织省建设厅领导和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园林、规划及东坡文化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对参与遗爱湖设计招标的四川易园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武汉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设计成果进行4次专家评审,确定四川易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中标。二是完成征地,拆迁、评估和补偿工作也在进行。园林局于年初专门成立征地工作专班,分3个小组分别对西湖村、红卫村、桐梓岗村等村的土地及建(构)筑物进行测量、评估和征用,分别签订土地征用合同,完成征用土地56.6公顷,并在征地过程中做好各村思想工作,保证征地拆迁中的稳定。三是市区9路刷黑、路旁绿化也在进行中。按照道路刷黑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全年共移植黄州大道、东坡路、赤壁大道绿化带乔灌木18万多株,拆除转运绿化带缘石43664.2米,挖填种植土10023平方米,移栽的桂花、红继木、杜鹃、金边黄杨、南天竺等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黄州大道、赤壁大道、东坡路以及西湖一路绿化改造设计方案也完成。
   【绿化养护管理】 2007年,市园林局完成红卫路、益民路、新港路等路段行道树的补植,全年补植行道树2145棵。启动青砖湖游园改造工程,栽植胸径40厘米广玉兰、香樟等大规格苗木14棵,桩景4棵,新植观赏乔木、花灌木500多株,明珠大道、东门路延伸段绿化带的美女樱缺损也进行补植,累计补植美女樱13000平方米,明珠大道、赤壁大道补植红继木、金叶女贞30000株。规划了伊利乳业公司门前绿化建设。已完成回填种植土16160平方米,种植乔木76株、花灌木19132株,铺植草坪17086平方米,完成德利生物公司门前绿化设计方案和黄冈中学新校区门前绿化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在苗木栽植上,严格按行业技术规范作业,采取多种措施力保苗木成活率,补植行道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大规格苗木的移植成活率达到100%,超过部颁标准。全年全市城区完成公共绿化建设投资达5000万元(含遗爱湖公园建设。)(童晓斌)

房地产开发管理

  【概况】 2007年,市房管局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为目标,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行业监管,房地产工作实现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
   【房地产开发】 2007年,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8.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64%;商品房开发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0万平方米,比上年度翻一番;房屋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比上年度增长38%;实现销售36万平方米,比上年度增长50%。全年,在建工程中有3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成为住宅建设主流。
   【商品房销售管理】 2007年,市房产局坚持商品房开发项目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实施预销售的原则,强化预售许可的办事程序和要件审核,坚持实地勘察核对。全年共对55.59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依法进行行政许可和发证工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市局于10月初举办2007黄冈房地产业展示交易会,展会历时三天,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现场办公,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按揭及居间服务。有近30家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写字楼等房地产项目参与交易会。
   【房地产市场管理】 2007年,市房管局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报市政府颁布《黄冈市“十一五”住房发展规划》,确保住房建设按“十一五”规划有序实施。市政府还成立“市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市区房地产项目进行集中审批,遏制无序开发的局面。为切实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五个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意见》,市房管局会同市建委、国土、工商、规划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市局还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区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交易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市区2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5个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9家中介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收到较好成效。
   【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建设】 2007年,市委在《关于解决与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中,就全市实施廉租住房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专门出台《黄冈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实施办法》、《黄冈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全年全市将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1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23万平方米。市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投资开发计划和征地已落实。12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已开始招投标工作。首期可建设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000平方米,可解决城区437户中低收入家庭及60户住房特困家庭居住问题。
   【城区居民住房普查】 2007年,市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室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10人住房普查专班,联同市区34个社区对市区居民住房状况进行普查。抽样调查户数共计85912户,调查家庭人口320385人,住房面积1016.56万平方米,户均118.33平方米,人均31.73平方米。其中:市区抽样调查户数16043户,住房面积175.45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109.36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32.26平方米。掌握居民住房结构、需求等基本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依据。
   【房屋拆迁管理】 2007年,市房管局房屋拆迁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合理控制拆迁规模,严格指挥拆迁管理。拆迁面积29.6万平方米,拆除房2510户。接待并处理拆迁信访案件18件。全市拆迁工作没有出现重大的纠纷案件。
   【房地产权属登记】 2007年,市房管局按照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依法行政、规范管理。黄冈市、武穴、罗田等县市局已完成达标工作。全年共办理各类产权登记4182件,登记面积164.31万平方米。其中初始登记150件,面积34.63万平方米;转移登记1651件,面积34.63万平方米;变更登记73件,面积9.58万平方米;他项权利(抵押)登记1256件,面积49.47万平方米;办理新建商品房预售备案2212套;预售总面积28.57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现售成交721套,成交面积9.15万平方米;存量房买卖1085套,成交面积22.6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白蚁防治与房屋安全鉴定】 全年共受理房屋安全鉴定138宗,3.6万平方米,完成白蚁防治面积50万平方米。
   【物业管理】 2007年,市房管局依托社区、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加强小区物业管理。通过《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解读物业管理条例,市局加大对物业市场的监管,对各小区和物业公司进行检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管理质效。
   【房产测绘】 全年市房管局测绘队完成稳健集团二期以及火车站奥得赛拆迁房屋测量。受理完成测绘业务750件,其中初步登记测绘28.79万平方米,变理登记测绘5.1万平方米,转移测绘42.86万平方米,测绘面积共76.78万平方米。(徐 兵)

城市供水

  【概况】 2007年,黄冈市自来水公司围绕“安全供水、优质服务”目标,立足市区经济发展大局,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建委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供水量2900万吨,销售水量2251.7万吨,同比增长1.44%和2.97%;管网漏失率为21.78%;水费综合回收率101%;水质合格率100%;完成销售收入2401.05万元,上交税收260万元,完成户表改造和新增用户4670户,铺设管线14.6千米,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及市民的用水需要。全年先后获湖北省第十届“消费者满意单位”、“招商引资优秀单位”。
   【供水保障】 2007年,公司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进行各项建设和技术改造,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一是改造启用二水厂第一期老制水系统。近几年城区供水量不断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能力,公司制定二水厂改造计划,成立专班负责项目改造工作。到年底,改造工作按计划完成,投入使用后,二水厂日供水能力比改造前提高近3万吨。二是三水厂安装高压变频设备,更新改造中控室PLC自动控制系统。降低了电耗,保障了管网安全。三是投资建成“湖北省城市供水监测网黄冈水质监测站”。按照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公司投入近百万元,购置全套检测设备,按照标准装修实验室,集中培训检验人员。年底,监测站通过省有关部门认证验收。四是实施管网畅通工程。全年累计铺设DN150以上管网14.6千米,维修输配水干管漏点608处,更换、保养、维修各种闸门480台套,更换DN300mm以上闸门4台,拆除、更换、规范注册水表安装1501组。五是对公司办公楼、客户服务中心、二水厂、三水厂等重点部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三水厂增装避雷装置,保障生产安全。
   【供水客户服务】 2007年,市自来水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对客户服务中心大厅进行重新布局和装修,服务窗口扩展到8个,将收费、报装、咨询等业务集中办理,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二是开设供水服务热线8354199。全年共受理热线电话4800余次,回复电话4200余次。110社会联动反应迅速,抢修及时率达100%,供水监察规范程序、文明执法,计量检定公正、公平,兑现了服务承诺。三是推进一户一表工作,全年共完成户表改造4670户。解决了部分单位收费难、矛盾多、用水不方便等问题。四是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公司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零收费接通的优惠政策,先后投资100多万元铺设供水管线,保证伊利集团、德利公司、三清置业等单位的用水需要,受到客商一致好评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内部管理】 一是加强生产和经营成本管理。继续推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两厂电耗、矾耗、氯耗进行核定,对营业所漏耗、维修费用限定指标,对各单位费用严格进行控制,按半年和年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实行物资采购统一管理。严格采购审批程序,对大宗采购实行招标,降低成本。对到期更换的水表及时进行周转,淘汰性能较差的水表,确保计量准确性,减少漏水损失。管网漏失率较上一年度有较大下降。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各项费用开支。为增收节支,公司实行办公费用包干制度,严格控制招待、误餐、车辆等费用开支。三是开拓用水市场,在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城区周边农村用水市场,年底,开始铺设向陶店、堵城供水管道。四是做好水价成本调查工作,为水价调整提供依据。6月29日,在菱湖宾馆召开供水价格听证会。9月,市政府常务会同意对供水价格进行调整,并确定适时实施新水价。五是投资10多万元建成公司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并通过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级评审。六是加大举措,实现三产业增收增资。网拓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在改革中求发展,实现产值558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队伍建设】 “三·八”节期间开展了拔河比赛,“3·15”消费者权益日,协同相关单位,举行了供水服务咨询、节水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学习争创”活动和书画摄影作品展,开展了“党员目标责任卡”活动。(胡 超)

城市供气

  【概况】 市天然气办引进中外合资企业武汉赛洛天然气公司,与黄冈电力开发公司合资成立黄冈赛洛天然气公司。并于2005年4月成立黄州赛洛天然气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3000万人民币。主要经营方为黄冈市电力开发公司,公司组建后,黄州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长足发展。2007年,世界1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参股黄州赛洛公司,使黄州赛洛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
   【天然气管网建设与供气】 2007年底,已建成城区中压管网约100公里,庭院管网约140公里,完成城区街道管网铺设,多数小街道管线贯通。报装户数约2.5万户。实现预安装户数约3万户,已建成CNG加气站一座,油改气出租车480台。每日对黄州城区居民、商业用户供气量达2.2万标准立方米。黄州城区供气范围东至长江大桥,北至三台河,西到禹王,南至江边,实现全城区大面积通气。
   【内部管理】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总经理负责制,并建立完整、有效法人治理结构。制订安全、质量、营销管理、人员素质、合法经营等方面管理办法和制度,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周焱林)

城市公交

  【概况】 黄冈市华兴公交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24日,系民营招商引资公交企业。现有公交线路12条,营运车辆110台,在册员工380人。公司位于西湖四路58号,占地面积3.3公顷,新建有综合调度楼及维修中心,有可容纳200台公交车辆的停车场。截止2007年底,公司车辆总行驶里程为862万公里,总客运量为2000万人次。全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5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1起,死亡人数1人。
   【公交运营】 6月7日至8日高考期间,参与运送城区所有中学高考学生,共出动车辆71台次,确保高考学生的交通出行。11月1日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油料供应紧张导致平均每天有近30台车辆无法加油,出车率下降。经市政府紧急协调,中石化黄冈公司指定关山加油站为公交定点加油点,保证公交车辆用油。12月30日,因雪灾影响,公交部分线路中断运营但确保1、5、8路等主要线路正常营运。2月4日开始,为提高优质服务意识和安全行车意识,公司组织优秀驾驶员操作观摩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组建党支部】 1月 10日,经市直工委批准,组织现有被聘员工中的20名党员,成立民营华兴公交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公司办公室)